氮元素是作物生长过程中所需养分的三大元素之一,缺少氮肥会影响作物体内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合成,同时也会降低作物的光合作用,最终导致产量下降,品质降低。常见的氮肥有:尿素、氨水、铵盐、磷酸铵、磷酸氢二铵,氮肥分为动物性氮肥和植物性氮肥,动物的粪便就是动物氮肥,植物渣,杆等便是植物氮肥,很好区分。在肥料三要素中,氮素居于首位,说明它在土壤中数量,尤其是速效氮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作物的需要,氮通常用作根外追肥,但是经常使用的话土壤容易板结。
硝态氮。溶解度大,易溶于水,但是硝态氮怕潮,很容易结块,因其受热易产生氧气,容易发生燃烧和爆炸,因此在贮存和运输方面要求较高。铵态氮。自身水溶性也很好,作物吸收较快,利于提高肥效利用率,但是在碱性土壤中容易挥发,在透气性好的土壤中可以转化为硝态氮容易造成氮的流失。氯化铵、碳酸铵、氨水、硫酸铵等都属于铵态氮肥料。酰胺态氮,含氮量比其他几种都要高,含氮量可达46%,其最主要以尿素形式运用最多。对作物生长发育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硝态氮肥和铵态氮肥,都是速效氮肥。硝态氮肥不能被土壤吸附,容易随水流失。水田不能施用硝态氮肥,即使旱田施用,也应控制灌水量,雨季也应避免施用硝态氮肥。铵态氮肥容易被土壤吸附,适于在水田施用,在土壤通气不良、土壤中含有较多的硝态氮和有机质的情况下,硝态氮可能会由于反硝化作用而成为氨气挥发,造成脱氮损失。应尽量避免使用,土壤质地过于粘重的,降雨或灌水后,表土常有结皮或板结的情况,严重限制了土壤空气与大气的正常交换,应及时中耕松土,改善土壤通气状况。
碱性或石灰性土壤表面的铵态氮肥,容易发生氨的挥发,铵态氮肥应深施,特别是化学性质不稳定的碳酸氢铵,深施可大大减少氨的挥发,提高肥效。气象条件如温度、光照、雨量等,一方面直接影响作物根系的生长及其对养分的吸收,另一方面还影响土壤中养分所处的状态,进一步影响施肥效果。高温多雨,光照充足的地区,作物生长迅速,需养分较多,追施肥料容易发挥作用,但应控制氮肥用量,以免作物发生徒长或贪青晚熟。同时要考虑雨水对肥料的淋失,及时补肥,以免作物早衰。
尿素别名碳酰胺,尿素属于酰胺态氮肥吸湿性强,属中性速效肥料,在土壤中不残留任何有害物质,长期施用没有不良影响。尿素施入土壤后,一小部分以分子态溶于土壤溶液中,被土壤吸附;其他大部分在脲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成碳酸铵,进而生成碳酸氢铵和氢氧化铵。其中铵和硝化后的硝态氮能被植物吸收,因此尿素要在作物的需肥期前4-8天施用。尿素素在土壤中转化受土壤pH值、温度和水分的影响,水分适当时土壤温度越高,转化越快;当土壤温度达到10℃时尿素完全转化成铵态氮需7-10天,20℃时需4-5天,30℃时需2-3天即可。
为了保证追肥及时发挥作用,应适当提前追施,尤其是尿素。尿素能否及时为作物吸收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土温,土温低时,尿素转化时间长,不易发挥肥效。提前施用,可使之有效转化。尿素又分大颗粒跟小颗粒,大颗粒要贵一些,大颗粒的优势在于流动性强,不易结块,可以用施肥机抛洒,大颗粒溶解慢一些,适合做基肥,小颗粒可以用基肥和追施肥料。大颗粒和小颗粒的最终肥效是差不多的,一般来说大颗粒尿素缩二脲含量低,这对作物有利。大小颗粒尿素都不能与硝酸铵、硝酸钠、碳酸氢铵等吸湿性强的化肥混合使用。
氮肥太多会导致组织柔软、茎叶徒长,易受病虫侵害,耐寒能力降低。缺少氮肥则植株瘦小,叶片黄绿,生长缓慢,不能开花。所以,在养殖蔬菜瓜果花卉的时候要注意植物的含氮量。到这里氮肥的作用跟特性已经写完了,相信农民朋友对氮肥也有了基本的认识,在种植农作物的时间,可以熟悉的掌握农作物在那个阶段施用那种肥料了吧?给农作物适当补充生长发育的营养是好的,但是也不能使用过量,就跟人一样,我们人吃了太多的营养东西,会导致营养过剩,肥胖,高血压,等等弊病,农作物也是一样,不能营养过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