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有个非常著名的化学家,叫做徐寿。徐寿出生于年,活了66岁,从小就十分聪明,读书时见解独到。但他参加科举考试的童子试却失败了,想了很久,徐寿觉得这些八股文实在没啥用处,就放弃了科举,专心研究天文、科技、算法等。
后来,徐寿成就非凡,他把国外不少先进的科学原理引入国内,还翻译了不少来自海外的化学书籍,比如《化学鉴原》、《化学求质》等。值得一提的是,俄国人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后总结出来的化学元素周期表,也是徐寿全力翻译那些元素名称、将它引进中国的。
我们现在学化学元素,念“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其中都有徐寿的功劳。然而,要把西方的拼音文字翻译成中国的方块汉字并不简单,很多化学元素的名字在汉字里都找不到对应的词,就在徐寿一筹莫展的时候,他忽然发现朱元璋帮了自己。
朱元璋是几百年前的人,怎么帮他?原来,公元年朱元璋称帝、成为天下之主后,就给自己的子孙定下了一条取名字的规则。朱元璋本人的名字也是经过修改的,他本来出身贫苦,父母按照家族排行给他取名“重八”,参加义军时,朱元璋才有机会读书,把名字改了。
既然身份变了,皇家子孙取名自然不能那么随便。再加上朱元璋又很希望自己的王朝万世永存,因此,他给自己的20多个儿子分别精心准备了字辈表,让子孙沿着这个字辈取名,比如太子朱标这一脉是“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二儿子秦王朱樉这一脉是“尚志公诚秉,惟怀敬谊存,辅嗣资廉直,匡时永信敦”;四儿子燕王朱棣这一脉是“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朱元璋的规矩是:朱家皇族子孙以后取名时,同一脉、同一辈的人名字第2个字相同,第3个字必须是带五行偏旁的字,按照“火土金水木”的顺序循环下去。
举个例子,朱棣之后的皇帝是朱高炽、朱高炽后面是朱瞻基,朱瞻基后面是朱祁镇,朱祁镇的儿子叫做朱见深,朱见深之后继位的皇帝是朱佑樘;这一脉传下来严格遵守了太祖朱元璋的规矩,名字的第2个字按照“高瞻祁见佑”取,第3个字的偏旁按“火土金水木”轮着来。
五行相克,也相生,朱元璋定下这样的规矩,暗含让子孙永世不绝、大明基业万年长青的意思。但朱元璋没料到明朝中晚期时朱氏皇族人数暴增,万历年间甚至达到了8万多人,子孙们不敢跟祖先重名,也不能跟同辈重名,头疼不已,无奈只好挖空心思找带五行偏旁的生僻字,甚至造字。
所以,徐寿看到朱氏皇族家谱上出现的“朱慎镭”、“朱在钠”、“朱在钠”等奇葩名字时不由得高兴极了,这些金字旁的生僻字,有些发音甚至与西方的音节一样,刚好可以拿来翻译化学元素。于是他将这些字大量搬运过来,又自己造了一些,终于完成了这场重要翻译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