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的饲养管理鸡的饲料种类繁多但根据其营

白癜风根治的方法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nzhm/130903/4249431.html

一、鸡的常用饲料

鸡的饲料种类繁多,但根据其营养特性,大致可分为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维生素饲料和饲料添加剂。

(一)能量饲料

1.谷实类

这类饲料包括玉米、高粱、大麦、小麦、燕麦、谷子、荞麦等。

(1)玉米。含能量高,含纤维少,适口性好,消化率高,是养鸡生产中用得最多的饲料,素有饲料之王的称号。中等质地的玉米含代谢能12.97~14.64兆焦/千克,而且黄玉米中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用黄玉米喂鸡可提供一定量的维生素A,可促进鸡的生长发育、产蛋及卵黄着色。玉米的缺点是蛋白质含量低,质量差,缺乏赖氨酸、蛋氨酸和色氨酸,钙、磷含量也较低。在鸡的饲粮中,玉米占50%~70%。

(2)小麦。含蛋白质及热能很高,氨基酸的配合比较完善,B族维生素含量也相当丰富,与玉米配合使用效果更好。但小麦是人的主要粮食,故纯小麦供饲用者甚少。

(3)大麦、燕麦。蛋白质含量高于玉米,氨基酸中除亮氨酸及蛋氨酸外均比玉米多,但利用率比玉米差。粗纤维为玉米的2倍左右,代谢能约是玉米的89%,B族维生素含量丰富,但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K含量较低。含磷较丰富,但属植酸磷,利用率仅31%。大麦饲喂蛋鸡的效果明显低于玉米,会因热能不足而增加采食量及排泄物。大麦因不含色素,对肉鸡肤色、蛋黄无着色功能。

(4)高梁。高梁含能量与玉米相近,但含有较多的单宁(鞣酸),因此味道发涩,适口性差,饲喂过量还会引起便秘。一般在鸡饲粮中用量不超过10%~15%。

2.糠麸类

(1)麸皮。营养价值受小麦加工过程中出粉率的影响,出粉率高则麸皮的粗纤维含量高,淀粉含量低,麸皮的营养价值就低。麸皮中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但缺乏维生素B12。磷含量较高。其最大的缺点是钙、磷比例极不平衡。麸皮的有效能值不高,常用来调节日粮中的能量浓度。小麦麸皮结构疏松,且含有轻泻性盐类,可以刺激胃肠的蠕动。

(2)米糠。米糠的粗纤维含量比麦麸稍高,约9%。粗脂肪含量较高,可达15%~16%,且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易酸败变质,也易发热、霉变。与麦麸相比,米糠的能量含量较高。

(二)蛋白质饲料

1.植物性蛋白质饲料

(1)豆饼(粕)。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营养价值都很高,含赖氨酸多,是鸡常用的最优良的植物性蛋白质饲料,用量可占日粮的10%~25%。

(2)花生饼(粕)。营养价值仅次于豆饼(粕),配料时可以和鱼粉、豆饼一起使用,一般用量可占日粮的5%~10%。

(3)其他饼(粕)。如菜籽饼(粕)、棉籽饼(粕)、芝麻饼(粕)等,蛋白质含量较高,用量可占日粮的5%~10%。菜籽粕、棉籽粕因其含有有毒物质,必须经过脱毒处理才可利用。

2.动物性蛋白质饲料

常用的包括鱼粉、肉骨粉、血粉、羽毛粉等。其中鱼粉蛋白质含量高,必需氨基酸的组成比较全面,尤以蛋氨酸、赖氨酸含量高,而且各种氨基酸比例较适当。维生素B族含量高,其中B12最高,同时还有促进动物生长的其他物质。矿物质含量高而且钙磷比例适宜。无氮浸出物少,不含粗纤维。鱼粉是养鸡业中最理想的蛋白质饲料,但价格较高,其用量占3%~7%。玉米/豆饼日粮与少量的鱼粉搭配,在雏鸡、产蛋鸡和种鸡饲养上都能取得满意的效果。但鱼粉会使畜肉禽蛋产生不良气味,特别是含鱼油较多、贮存时间较长的鱼粉,在利用时应加以注意。

(三)矿物质饲料

矿物质饲料是为了补充植物性和动物性饲料中某种矿物质不足而利用的一类饲料。大部分饲料中都含有一定量矿物,在散养和低产的情况下,看不出明显的矿物质缺乏症,但在舍饲、笼养、高产的情况下矿物质需要量增多,必须在饲料中添加。

(1)食盐。食盐主要用于补充鸡体内的钠,保证鸡体正常新陈代谢,还可以增进鸡的食欲,用量可占日粮的0.3%~0.5%。

(2)贝壳粉、石粉、蛋壳粉。三者均属于钙质饲料。一般在配合饲料中用量:雏鸡、青年鸡、肉用仔鸡占1%~2%;产蛋鸡占8%。贝壳粉是最好的钙质矿物质饲粉,含钙量高,又容易吸收;石粉价格便宜,含钙量高,但鸡吸收能力差;蛋壳粉可以自制,将各种蛋壳经水洗、煮沸和晒干后粉碎即成,蛋壳粉的吸收率也较好,但要严防传播疾病。

(3)骨粉。骨粉含有大量的钙和磷,而且比例合适。添加骨粉主要用于弥补饲料中含磷量不足,在配合饲料中用量可占1%~2%。

(4)砂砾。砂砾有助于肌胃中饲料的研磨,起到“牙齿”的作用,舍饲鸡或笼养鸡要注意补饲,不喂砂砾时,鸡对饲料的消化能力大大降低。据研究,鸡吃不到砂砾,饲料消化率要降低20%~30%,因此必须经常补饲砂砾。

(5)沸石。沸石是一种含水的硅酸盐矿物,在自然界中多达40多种,沸石中含有磷、铁、铜、钠、钾、镁、钙、惚、钡等20多种矿物质元素,是一种质优价廉的矿物质饲料,在配合饲料中用量可占1%~3%。

(四)维生素补充饲料

现代化的养鸡场维生素一般均以维生素添加剂的形式补充,小规模的养鸡场或农户养鸡,也可以用青饲料和干草粉作为维生素的主要来源。

(五)饲料添加剂

现代工厂化养鸡所使用的配合饲料中,通常都添加一般饲料中缺乏的微量物质,即饲料添加剂,除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这些营养性添加剂外,尚有抗生素、抗氧化剂、驱虫保健剂等非营养性添加剂。

二、雏鸡的饲养管理

雏鸡是指0~6周龄的鸡。

(一)雏鸡的生理特点

(1

)雏鸡体温调节机能差。幼雏体温较成年鸡体温低3℃,雏鸡绒毛稀短、皮薄、皮下脂肪少、保温能力差,体温调节机能要在2周龄之后才逐渐趋于完善。所以维持适宜的育雏温度,对雏鸡的健康和正常发育是至关重要的。

(2)生长发育迅速、代谢旺盛。蛋雏鸡一周龄时体重约为初生重的2倍,至6周龄时约为初生重的15倍,其前期生长发育迅速,在营养上要充分满足其需要。由于生长迅速,雏鸡的代谢很旺盛,单位体重的耗氧量是成鸡的3倍,在管理上必须满足其对新鲜空气的需要。

(3)消化器官容积小、消化能力弱。幼雏的消化器官还处于一个发育阶段,每次进食量有限,同时消化酶的分泌能力还不太健全,消化能力差。所以配制雏鸡料时,必须选用质量好、容易消化的原料,配制高营养水平的全价饲料。

(4)抗病力差。幼雏由于对外界的适应力差,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也弱,在饲养管理上稍疏忽,即有可能患病。在30日龄之内雏鸡的免疫机能还未发育完善,虽经多次免疫,自身产生的抗体水平还是难于抵抗强毒的侵扰,所以应尽可能为雏鸡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

(5)敏感性强。雏鸡不仅对环境变化很敏感,由于生长迅速对一些营养素的缺乏也很敏感,容易出现某些营养素的缺乏症,对一些药物和真菌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反应也十分敏感。所以在注意环境控制的同时,选择饲料原料和用药时也都需要慎重。

(6)群居性强、胆小。雏鸡胆小,缺乏自卫能力,喜欢群居,并且比较神经质,稍有外界的异常刺激,就有可能引起混乱炸群,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和抗病能力。所以育雏需要安静的环境,要防止各种异常声响、噪声及新奇颜色入内,防止鼠、雀、害兽的侵入,同时在管理上要注意鸡群饲养密度的适宜性。

(7)初期易脱水。刚出壳的雏鸡含水率在75%以上,如果在干燥的环境中存放时间过长,则很容易在呼吸过程中失去很多水分,造成脱水。育雏初期干燥的环境也会使雏鸡因呼吸失水过多而增加饮水量,影响消化机能。所以在出雏之后的存放期间、运输途中及育雏初期保持适当的温度,问题就可以提高育雏的成活率。

(二)育雏方式

1.地面育雏

这种育雏方式一般限于条件差的、规模较小的饲养户,如图1-1所示,简单易行,投资少,但需注意雏鸡的粪便要经常清除,否则会使雏鸡感染各种疾病,如白痢、球虫和各种肠炎等。

图1-1地面育雏

2.网上育雏

这种育雏方法较易管理、干净、卫生,可减少各种疾病的发生,如图1-2所示。

图1-2网上育雏

3.雏鸡笼育雏

这种方式是目前比较好的育雏方式,不但便于管理,减少疾病发生,而且可增加育雏数量,提高育雏率如图1-3所示。

图1-3雏鸡笼育雏

(三)育雏前的准备

1.育雏季节的选择

实践证明,开放式鸡舍以春季育雏效果最好。因此时阳光充足,气温渐升,雏鸡生长发育较好,成活率高,但因是梅雨季节,地面潮湿,应备足垫料,以预防球虫病及霉菌病的发生。

2.垫料的准备

育雏的垫料可用不发霉的干稻草铡成3寸长使用,也可用木糠、刨花或旧报纸,因雏鸡如不使用垫料时其腹部接触地面易受冻,进而引起消化不良和其他疾病。

3.育雏舍的准备与消毒

首先应预计足够的育雏面积,雏鸡的密度大小与鸡的日龄和天气有密切的关系,应视情况灵活掌握,在一般平养的情况下,可参考表2-3的数字:

表2-1雏鸡适宜的密度表

在炎热的季节可以适当降低其密度。

鸡舍的清洁消毒应在进雏前几天完成,鸡舍的墙壁最好用10%的石灰水刷白,水泥地面可先用清水彻底清洗后,再用2%的臭水或2%的氢氧化钠冲刷一次。

对于养过鸡的场地,为了杀死寄生虫及其中间宿主和抑制球虫卵囊的发育,可喷以1∶的敌百虫水溶液和10%的甲醛溶液。

4.饲料和药物的准备

育雏前应配合好饲料或购好颗粒全价饲料。自配饲料时应考虑到所购的鱼粉是淡鱼粉还是咸鱼粉,以免配出的饲料含盐过高而引进消化不良和中毒。选购饲料时,切勿因贪图便宜或失误而购买发霉变质的饲料。

日粮中使用的维生素,如鱼肝油、复合维生素、多种维生素等应事先准备好。

抗生素常用的有土霉素、青霉素、氯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和环丙沙星等,应先准备好;抗球虫药如磺胺类药、呋喃唑酮、球痢灵、克球粉等。疫苗如鸡瘟疫苗、法氏囊疫苗、鸡痘疫苗等应事先了解,准备好在哪购买。

(四)雏鸡的选择和运输

1.雏鸡的选择

(1)雏鸡的选择标准。

品质优良的初生雏从外表看应是活泼好动,绒毛光亮、整齐,大小一致,初生重符合其品种要求,眼亮有神,腿脚结实站立稳健,腹部平坦柔软,卵黄吸收良好,绒毛覆盖整个腹部,肚脐干燥,愈合良好,叫声清脆响亮,握在手中感到饱满有劲,挣扎有力。如脐部有出血痕迹或发红呈黑色、棕色或为钉脐者,腿和喙、眼有残疾的均应淘汰,不符合品种要求的也要淘汰。另品质良好的初生雏,特别是种雏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①血缘清楚,符合本品种的配套组合要求。

②无垂直传染病和烈性传染病。

③母原抗体水平高且整齐。

④外貌特征符合本品种标准。

以上四个条件,只能在接雏前做细致的调查研究方可得知。

(2)初生雏选择的方法选择方法可归纳为“看、听、摸、问”四个字。

看,就是观察雏鸡的精神状态。健雏活泼好动,眼亮有神,绒毛整洁光亮,腹部收缩良好。弱雏通常缩头闭眼,伏卧不动,绒毛蓬乱不洁,腹大松弛,腹部无毛且脐部愈合不好,有血迹、发红、发黑、钉脐、丝脐等。

听,就是听雏鸡的叫声。健雏叫声洪亮清脆。弱雏叫声微弱,嘶哑,或呜叫不休,有气无力。

摸,就是触摸雏鸡的体温、腹部等。随机抽取不同盒里的一些雏鸡,握于掌中,若感到温暖,体态匀称,腹部柔软平坦,挣扎有力的便是健雏;如感到鸡身较凉,瘦小,轻飘,挣扎无力,腹大或脐部愈合不良的是弱雏。

问,就是询问种蛋来源,孵化情况以及马立克氏疫苗注射情况等。来源于高产健康适龄种鸡群的种蛋,孵化过程正常,出雏多且齐的雏鸡一般质量较好。反之,雏鸡质量较差。

2.雏鸡的运输

小鸡出壳后,经过一段时间绒毛干燥、选择、鉴别、标号处理后就可以接运了。接运的时间越早越好,即使是长途运输也不要超过48小时,最好在24小时内将雏鸡送入育雏舍内。雏鸡在孵化厅内,存放的室内温度应为22℃。运雏时盒之间温度应保持在20~22℃,每摞盒子不要超过5个,这时盒内的温度应在30℃以上。时间过长对鸡的生长发育都有较大的影响。雏鸡的运输也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工作,稍不留心就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实践证明,要安全和符合卫生条件地运输雏鸡,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选择好运雏人员。运雏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运雏经验,还要有较强的责任心。最好是饲养者亲自押运雏鸡。

(2)准备好运雏工具。运雏用的工具包括交通工具、装雏箱及防雨保温用品等。交通工具(车、船、飞机等)视路途远近、天气情况和雏鸡数量灵活选择,但不论采用何种交通工具,运输过程都要求做到稳而快。装雏用具要使用专用雏鸡箱。

现多采用的是箱长50~60厘米,宽40~50厘米,高18厘米,箱子四周有直径2厘米左右的通气孔若干。箱内分4个小格,每个小格放25只雏鸡,每箱放雏只的运雏箱。冬季和早春运雏要带棉被,毛毯用品。夏季要带遮阳防雨用品。所有运雏用具和物品都要经过严格消毒之后方可使用。

(3)适宜的运雏时间。初生雏鸡体内还有少量未被利用的蛋黄,可以作为初生阶段的营养来源,所以雏鸡在48小时内可以不饲喂。这是一段适宜运雏的时间。此外还应根据季节和天气确定启运时间。夏季运雏宜在日出前或傍晚凉快时间进行,冬天和早春则宜在中午前后气温相对较高的时间启运。

(五)雏鸡的饲养管理

1.雏鸡的饲养

(1)饮水。

先饮水后开食是育雏的基本原则,一定要在雏鸡充分饮水2小时以后再开食,育雏时必须重视初饮(雏鸡第一次饮水为初饮),雏鸡入舍后,稍作休息即可进行初饮,并且保证每只鸡都能喝上水。育雏第一周饮温开水,水温25℃左右,在水中添加葡萄糖与0.1%的维生素C或多维电解质,添加抗生素可预防白痢等疾病的发生,整个育雏期内要保证全天供水。

(2)开食。

雏鸡的第一次喂食称为开食。一般来讲,在出壳后12~24小时内开食,对雏鸡的生长是有利的,实际饲养中,在饮水2小时即可开食。开食时,每只雏鸡可喂1~2克的小米或碎玉米,也可添加酵母粉以帮助消化,开食时应喂湿拌料(以手攥成团落地即散为最好),注意湿拌料应随喂随拌,防止发霉变质。

(3)饲料。

雏鸡的饲料要求新鲜质量好,并按饲养标准配置全价料。

雏鸡饲喂时间一般初期每天喂料6~7次,其中白天4~5次,晚上1~2次,后期每天喂料次数可减少到5~6次,喂料要定时,喂料时间间隔要均匀,喂料量要随日龄逐渐增加,要少喂勤添。

(4)药物预防。

鸡白痢和球虫病是育雏期间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可在饲料中添加0.2%的土霉素以预防白痢病的发生,15日龄后应该预防球虫病,可按常规用量在饲料中添加氯苯胍等药物,但不可经常使用同一种药物,防止产生耐药性。

(5)雏鸡的断喙。

雏鸡断喙一般在7~10天为最好,一般上切1/2,下切1/3,形成上短下长,切后用烙铁烙烫,使其结痂,防止出血过多,造成死亡。断喙前,饲料中加维生素K,以促凝血,同时加入抗应激药物以减少应激反应。

2.雏鸡的管理

(1)温度。

育雏期要提供适宜的温度,一般第一周33~35℃,第二周31~33℃,第三周28~31℃,第四周24~28℃,以后夏天降低到室温即可,冬天逐渐降低到20℃左右,不低于18℃。在具体执行时还要根据雏鸡对温度的反应情况进行“看鸡施温”。

(2)相对湿度。

育雏要有合适的温湿度相结合,雏鸡才会感到舒适,发育正常。一般育雏舍得相对湿度是:1~10日龄为60%~70%,10日龄以后为50%~60%。随着雏鸡日龄增长,10日龄以后,呼吸量与排粪量也相应增加,室内容易潮湿,因此要注意通风,勤换垫料,保持室内清洁。

(3)通风换气。

有害气体,影响鸡群健康,尤其是冬季,为了保温将鸡舍封闭过严,导致鸡舍氧气含量下降,氨气和二氧化碳含量增高,使鸡食欲下降,生长受阻。为解决通风与保温的矛盾,一般通风前可适当提高舍温2℃左右。通风时切忌过堂风、间隙风,以免雏鸡受寒感冒。

(4)合理的光照。

光照除了影响采食、饮水、性成熟外还有杀菌消毒作用。1~3日龄每天光照23小时,4~14日龄每天光照18小时,以后每周缩短1小时左右,到20周龄时,可将光照缩短到10小时左右。光的颜色以红色或白炽光为好,能防止和减少啄羽、啄肛、殴斗等恶癖的发生。光照强度一般可用15瓦或25瓦灯泡,高度距地面2~4米,灯泡应交错设置。

(5)合理的饲养密度。

雏鸡的饲养密度因不同的饲养方式而异,地面平养密度每平方米为12~25只,网上饲养密度每平方米27~60只,随着日龄增加,饲养密度要逐渐减到每平方米10只左右。

(6)保持环境安静。

雏鸡喜群居,胆小怕受惊,各种惊吓和环境条件突然改变,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因此要保持环境安静,确保其生长良好。

三、育成鸡的饲养管理

一般称7~20周龄的鸡为育成鸡,其中7~14周龄称为中雏,15~20周龄称为大雏。

(一)育成鸡的生理特点

雏鸡进入育成期时,采食量与日俱增,骨骼和肌肉的生长都处于旺盛的阶段。

(1)育成阶段前期。鸡的骨骼、肌肉以及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的器官生长速度非常快。

(2)育成阶段中期。肌肉的生长仍然很快,但骨骼的生长速度明显慢下来。消化系统的肠道仍生长比较快。生殖系统的各器官开始生长,但强度很小。免疫器官的法氏囊和胸腺生长基本停止。

(3)育成阶段的后期。大部分器官的生长基本结束,但生殖系统的生长发育开始进入快速生长阶段。脂肪沉积能力明显增强。自身对钙的沉积能力有所提高。10周龄后,小母鸡卵巢上的滤泡就开始积累营养物质,滤泡也逐渐长大,到育成后期性器官的发育更加迅速,这一时期的饲养管理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产蛋和种用性能的优劣,所以在保证鸡群骨骼和肌肉系统充分发育的情况下,严格地控制性器官的过早发育,对提高开产后的生产性能是十分必要的。

(二)育成鸡培育的目标

(1)体重的增长符合标准,具备强健的体质,能适时开产。

(2)骨骼发育良好,骨骼发育应该和体重增长相一致。

(3)鸡群体重均匀,要求80%以上的鸡体重在平均体重的±10%的范围之内。

(4)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产前确实做好各种免疫,保证鸡群能安全渡过产蛋期。

(三)育成鸡的饲养管理

1.育成鸡的饲养

育成鸡日粮适当减少蛋白含量,增加粗纤维的含量。育成期饲料粗蛋白含量应逐渐减少,即6周龄前占19%,7~14周龄占16%,15~20周龄占12%。通过低水平营养控制鸡的早熟、早产和体重过大,这对提高产蛋阶段的产蛋量和维持产蛋持久性有好处。育成期饲料中矿物质含量要充足,钙磷比例应保持在(1.2~1.5)∶1,同时饲料中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比例要适当。地面平养只鸡每周为砂砾0.2~0.3千克,笼养可按饲料的0.5%添加。育成期食槽必须充足。

2.育成鸡的限制饲养

(1)限制饲养的意义:控制鸡的生长,抑制性成熟,防止脂肪沉积过多,防止产蛋期脱肛,可以节省10%左右的饲料。

(2)限制饲养的方法:分为限量饲喂、限时饲喂和限质饲喂。

限量饲喂:限制饲喂量为正常采食量的80%~90%。

限时饲喂:分隔日饲喂和每周限饲两种。隔日限制饲喂就是把两天的饲喂量集中在一天喂完。每周限制饲喂,即每周停喂1天或两天。

限质饲喂:如低能量、低蛋白和低赖氨酸日粮都会延迟性成熟。

(3)限制饲喂的注意事项:需随时抽测体重,应有足够的采食空间,限制饲喂的鸡一定要断喙,应注意生产成本,要对鸡群分群,如遇到接种、发病、转群等特殊情况,可转入正常饲喂。

3.育成鸡的管理

(1)控制光照。育成期的光照原则:光照时间以每天8~9小时为最好。育成期在生长过程中可以逐渐缩短光照时间,切忌用逐渐增加光照的办法,光照强度以鸡能看见觅食为好。这样既省电又防止啄癖发生,并防止蛋鸡过早成熟。

(2)饮水。为了保证育成鸡的健康发育,必须提供充足的清洁的饮水。

(3)喂料。喂料要均匀,每天净槽一次,最好是在下午4点左右。

(4)温度。育成鸡的最佳生长温度为21℃左右,一般控制在15~25℃。

(5)驱虫。15~60日龄易患绦虫病,可按每千克体重0.15~0.2克灭绦灵拌入饲料打虫。

(6)卫生防疫工作。平时要做好消毒工作,每周带鸡消毒2~3次。及时清粪,做好疫苗接种工作。

(7)分群饲养。要随时挑出病弱伤残的鸡,进行隔离饲养。为了提高均匀度,应在70~90日龄对鸡群进行逐只称重修喙,按体重大小分成3群,分别进行管理。

(8)观察鸡群。包括鸡的精神状况、采食状况、排粪情况、外观表现等。

四、产蛋鸡的饲养管理

育成鸡培育到20周龄即转入产蛋期。

(一)产蛋鸡的生理特点

(1)刚开产的母鸡虽然性已成熟,开始产蛋,但机体还没有发育完全,18周龄体重仍在继续增长,到40周龄时生长发育基本停止,体重增长极少,40周龄后体重增加多为脂肪积蓄。

(2)产蛋鸡富于神经质,对于环境变化非常敏感,产蛋期间饲料配方突然变化、饲喂设备改换、环境温度、通风、光照、密度的改变,饲养人员和日常管理程序等的变换及其他应激因素都对蛋鸡产生不良影响。

(3)不同周龄的产蛋鸡对营养物质利用率不同,母鸡刚达性成熟时(17~18周龄)成熟的卵巢释放雌性激素,使母鸡贮钙能力显著增加,开产至产蛋高峰时期,鸡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能力增强,采食量持续增加,到产蛋后期消化吸收能力减弱,脂肪沉积能力增强。

(二)鸡的产蛋规律

鸡群产蛋有一定的规律性,反映在整个产蛋期内产蛋率的变化有一定的模式。鸡群开产后,最初5~6周内产蛋率迅速增加,以后则平稳地下降至产蛋末期。产蛋曲线是将每周的母鸡日产蛋率的数字标在图纸上,将多点连接起来,即可得到。可以看出产蛋曲线的特点。

(1)如因饲养管理不当或疾病等应激引起的产蛋下降,产蛋率低于标准曲线是不能完全补偿的。如发生在产蛋曲线的上升阶段,后果将极为严重,表现在该鸡群的产蛋曲线上则上升中断,产蛋曲线下降,永远达不到其标准高峰。同时,在产蛋曲线开始下降之前,曲线呈弧形,高峰低于标准曲线的百分比,以后每周产蛋将按等比例减少。产蛋下降如发生在产蛋曲线下降阶段,对产蛋量的影响不像上升阶段那么严重。总之,只有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鸡群的实际产蛋状况才能同标准曲线相符。

(2)开产后产蛋迅速增加,此时产蛋率在每周成倍增加,即5%、10%、20%、40%,到达40%后则每周增加20%,即40%、60%、80%,在第6周或第7周,达产蛋高峰(产蛋率达90%以上)。产蛋高峰一般维持两周以上,高峰过后,曲线下降十分平稳,呈一条直线。标准曲线每周下降的幅度是相等的。一般每周下降不超过1%(0.5%左右),直到72周龄产蛋率下降至65%~70%。

(三)产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1.产蛋鸡的饲养

(1)产蛋前期(21~42周龄)。

所谓产蛋前期实际上主要是产蛋高峰期。一般从21周龄即步入了正式开产期,经过5~6周的快速增长即可达到产蛋高峰(产蛋率达90%以上)。此时产蛋鸡敏感又娇气,抗病力较弱,必须加倍精心照料培育。

①对日粮营养水平要求。

从5%产蛋率开始(21周龄)就给予高峰期的日粮,产蛋快速增长的同时,体重仍在继续增长。这种营养水平先于产蛋到达高峰期时有益于蛋鸡营养物质的储备和体成熟,从而达到延长产蛋高峰期的目的。除要求日粮粗蛋白18.0%~19.0%,代谢能不低于2.80兆/千克,钙3.3%~3.8%,有效磷不低于0.4%的水准外,还要求日粮中各种氨基酸比例的平衡及含有丰富的复合维生素、矿物质和复合酶类。

②对舍内环境要求。

步入盛产期的鸡对内外环境、饲养条件等甚为敏感,各种应激都会造成产蛋率的明显下降且很难恢复。因此要努力营造一个稳定而舒适的产蛋环境。主要包括舍内温度、湿度,空气质量,通风与光照以及饮食与环境卫生等方面。

③对光照要求。

制定严格合理的光照制度。开产后随着产蛋率的上升要相应地逐步延长光照时间(此时光照时间对产蛋影响甚为重要只能延长不能缩短)至产蛋高峰(大约在27周龄前后),将光照时间恒定在16~16.5小时。每天的开、关灯时间都要严格固定,不得随意改变。

④产蛋期间不可断水,同时要确保饮用水清洁卫生。

⑤饲养人员日常工作中要做到轻拿轻放,严禁非工作人员入舍,尽量避免因外界刺激而造成的各种应激反应。

(2)产蛋中期(43~60周龄)。

此时是产蛋高峰后产蛋率逐渐下降期,但平均产蛋率仍保持在80%以上的较高水平上。如何使产蛋率保持平缓下降是此阶段饲养管理的关键。

①要像对待产蛋高峰期一样思想上要重视,决不可以为产蛋高峰已过而放松管理或盲目降低日粮营养标准。

②此时鸡群普遍出现不同程度的羽毛脱落现象,鸡舍屋顶、墙壁、门窗等设施积蓄有一定的尘埃污物杂毛,舍内空气质量与产蛋初期相比会有一定程度的污染和恶化。因此,更需要加大对舍内环境卫生的整治和清理。营造一个安静、卫生、通风良好、温暖舒适的舍内环境是产蛋鸡任何时候都需要的。

③日粮营养方面可适当降低粗蛋白水平(16.5%),适量提高复合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水平。

(3)产蛋后期(61周龄—淘汰)。

从产蛋鸡生产能力及生殖生理周期规律而言,进入60周龄以后就可视为产蛋后期了,此时群体产蛋率已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70%~75%),即使供给高水准日粮也很难改变。由于鸡体生殖机能的退化,对钙、磷的吸收利用能力也有所降低,为此在日粮营养水平构成上要做一定的调整,以高能量、高钙、低蛋白为特点。代谢能2.8兆/千克以上,钙3.6%~4.0%,总磷0.65%~7.0%,粗蛋14%~14.5%。在管理上可将光照时间延长0.5~1.0小时,以增强对母鸡性腺活动的刺激,从而增加产蛋强度,同时将休产,低产鸡淘汰剔除。

因产蛋母鸡逐渐进入休产期,体能消耗降低,供给高能量日粮有助于体脂囤积而获得较大的淘汰体重。淘汰时间主要取决于产蛋水平和市场价格,只要无利润没效益即可淘汰。

2.产蛋鸡的管理

(1)转群。

转群时间:在鸡体重达到标准的情况下,19周龄转群较好。

转群要检查淘汰残次鸡,要按规定装鸡,保证适宜的密度,转群完毕后,要勤加料,不缺水,以减轻应激刺激。

转群的注意事项

停料:转群前应停止喂料6小时左右,让其将剩料吃完。

捕捉:抓鸡时最好抓鸡的双腿,不要抓头、颈、翅膀。

为了减少应激,在转群前不要进行疫苗接种。

(2)温度。

产蛋适宜温度为13~20℃,最高不超过29℃,最低不低于5℃,13~16℃产蛋率较高,15.5~20℃饲料转化率较高,鸡舍温度超过32℃时,鸡吃料就会减少2~3成,所以在夏天要特别注意防暑降温,应采取加强通风、搭凉棚、给鸡喝凉水、早晚多喂料等措施。冬季鸡舍太冷,会使鸡产蛋量下降,因此,在冬天要注意防寒保暖,如采取堵严北面窗户、保持舍内干燥、给鸡喝温水等措施。

(3)湿度。

鸡体能适应的相对湿度是40%~72%,最佳湿度应为60%~65%,生产中采用室内放生石灰块等办法降低舍内湿度,通过空间喷雾提高舍内空气湿度。

(4)通风。

通风量、气流速度;夏季不能低于0.5米每秒,冬季不能高于0.2米每秒。

(5)光照。

产蛋期光照原则:光照只能延长,不可缩短,光照时间逐渐增加到16小时每天。从18周龄开始,每周增加半小时,到22周龄增加到16小时每天,到产蛋后期,增加至17小时。光照强度不可减弱,光照强度一经实施,不宜随意改动,一般在料槽前据地面两米,间距3米设一个25瓦灯泡即可达到光照强度。

(6)鸡舍环境。

搞好环境卫生,定期用2%的火碱喷洒,门口设消毒池,在鸡舍外种植一些低矮植物或草坪,以改善鸡舍周围的空气环境。严防各种应激因素的发生,定期灭鼠,防止鼠、猫、犬进入鸡舍,搞好防疫免疫。

(四)鸡的强制换羽技术

1.强制换羽的优缺点

(1)优点:强制换羽延长了产蛋育成鸡的饲养管理的利用年限,减少了培育育成鸡的费用;第二个产蛋期母鸡存活率高,蛋重大;缩短了换羽期,任其自然换羽需2个月,而人工强制换羽只需5个月;可根据市场需要,控制休产期和产蛋期。

(2)缺点:强制换羽后的第二个产蛋期比第一个产蛋期短6个月;体重大,维持需要多,饲料效率低。是否采用强制换羽饲养二年鸡,应根据市场需要和鸡群状况而定。如果鸡群健康无病,鸡种优良,不易买到,第一个产蛋期产蛋水平高,或因没有育雏设施,没有新鸡更新鸡群,或为了利用二年鸡抗病力强、蛋重大等优点,均可采用强制换羽,饲养二年鸡。

2.强制换羽的方法

根据强制换羽的措施不同,人工强制换羽方法可分为生物学法(激素法)、化学法、畜牧学法(饥饿法)和综合法(畜牧学和化学法结合)。其中畜牧学方法是最常使用,也是最简便的方法,停止供料即可。强制换羽方案的三要素是停水、绝食和停光,有时三个要素同时实施,有时仅实施两个要素。强制换羽的基本过程可分为:强制换羽前的准备期、强制换羽实施期(产蛋率迅速下降至休产)、强制换羽恢复期和第二产蛋期四阶段。

(1)准备期是指第一产蛋期末,实施强制换羽前的一周时间,在此期间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首先确定换羽时间,制定换羽方案,然后选择健康鸡进行换羽。换羽前进行新城疫等疫病监测,对鸡群进行免疫,进行断喙防止因饥饿引起啄癖,称重以监测失重效果,准备补钙和恢复期饲料。

(2)实施期是指从执行强制换羽各项措施的第一天开始到鸡群体重下降至25%~30%左右时为止或死亡率达3%时止。在此期间,产蛋率迅速下降至鸡群完全停产,鸡的体重迅速减少,羽毛开始脱落。不同的换羽方案实施期停水、停料和光照控制不同,将在换羽方案中叙述。

(3)恢复期指鸡的体重失重达25%~30%之后,恢复喂料,体重逐渐增加,脱掉旧羽换为新羽,产蛋率重新达到5%时为止。

(4)第二产蛋期指鸡群恢复生产,产蛋率从5%至鸡群淘汰为止。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254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