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粮仓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人口数量高达14亿,毫无疑问是全球粮食需求量最大的国家,然而近年来中国却从未发生过饥荒,作为这么大的一个大国,中国为何不愁闹饥荒?原因就藏在中国在各地设立的粮仓当中,而这些大国粮仓使用的黑科技足以让世界震撼,作为一个人口高达14亿的国家,中国如何储存粮食?若遭遇险情,这些粮仓存粮食够吃多久?
图为装载粮食的粮仓
中国考古学界在考古发掘当中曾经发现各个朝代遗留下的粮仓,这说明从古代开始,中国人就一直非常注重粮食的储存,毕竟粮食的储存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能否有粮可食,更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安危存亡,任何一个封建君主都不可能忽视粮食储存的问题,如今的中国同样非常注重粮食储存,因此在全国各地设立了大量的粮仓,这些粮仓通过多种手段来保证中国的粮食安全。
中国粮食储备的要点可以概括为4个字:购、存、调、销,通过这4个字背后代表的各种操作来保证粮食的流动,第1个字购,指的就是中国粮仓购买农民生产的粮食收购大量农民产出的粮食,并且在收购过程当中严格把控粮食的质量,同时使用一卡通技术,这一技术有两个优势,第一是保证粮食采购全过程透明可追溯,第二是保证在购买过程中不会拖欠农民的粮食销售款,在采购到足够数量的粮食之后,接下来的第2步就是存,以中储粮的粮仓为例,目前中储粮的粮仓主要是高大平房仓,浅圆仓和立筒仓,当粮食收购之后,会以机械化和智能化作业存入仓库当中,在存入之前需要进行抽样化验保证质量,以往这一步骤需要人工进行一个小时工作才能完成,增加了粮食在外受到损害的风险,而如今这一步骤在自动化系统的操作下10分钟即可完成,大大简化并加快了粮食入库步骤。
图为粮食
粮食入库之后需要保持低温并减慢粮食本身的呼吸作用,保证质量不发生大的变化,同时也要对粮食进行杀虫处理,避免储存的大量粮食遭到各种害虫的啃噬,而这一步也是各种黑科技应用最多的地方,例如利用冬季粮食温度下降的自然规律来在巨大粮食堆的中心积攒足够的冷空气,在夏季时使用功率较小的风扇抽出冷空气重新送回到仓中降低粮食外部的空气,使得粮食的最高温度不超过25度,实现常年的绿色低温储存,为了降低粮食的呼吸作用,中国还在粮仓当中使用了氮气气调技术,以空气为原材料制取大量氮气之后充入粮仓之中,氮气是一种典型的惰性气体,不会和粮食发生化学反应,并且氮气会让昆虫等动物无法呼吸,在氮气浓度达到98%以上之后粮食当中的害虫就无法正常活动和繁殖,要么因为无法取食被饿死,要么因为氮气浓度过高而被憋死,而粮食也会因为较高的氮气浓度而减慢呼吸作用,从而保持粮食的新鲜。
调指的实际上是对粮食的调运,而这也是中粮储建设的根本目的,当某地发生自然灾害需要大量的粮食时,中粮储就会快速行动,从各地粮仓当中取出大量粮食供给有需要的地区,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汶川地震后中国向灾区紧急投放各类粮食64万吨,而这一切都在24小时之内完成,除此之外,当粮食价格出现波动之后,中粮储也需要出手,当粮食价格过低时以更高的价格收购粮食,避免农民因为过低的粮价而受到经济上的打击,而当粮价过高时,中粮储又要放出其储存的大量粮食来降低市场粮食价格,保持社会和粮食价格的稳定。
图为中国国家粮仓
最后还需要提一句,那就是销,由于粮食是一种必然存在保质期的物品,,因此当粮食储存时间达到年限之后,中粮储就会对外放出这些粮食进行出售,同时储存大量的新粮,而这些陈粮因为储存环境比正常情况下普通人家里的粮仓更好,有时候质量甚至不输给新粮,通过大量储备粮食并在宏观上进行调控,中国能够保证意外情况下的粮食供应,也能够保证市场上的粮食价格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