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需肥氮磷钾规律及施肥规律

头部白癜风 http://m.39.net/pf/a_7057267.html

一、棉花的需肥规律

(一)氮磷钾三要素在棉花生育中的作用

氮素对棉花的作用最明显,时间也最长,从幼苗开始直到开花结铃期,都需要有适量的氮素供应。氮素供应适当,棉花叶色深绿,植株健壮,蕾铃多,产量高。如果初期氮素供应过多,会引起棉花徒长,如果生育中期供应不足,棉叶会变黄变小,脱落多,后期早衰,产量低;如果中后期供应过量,会引起棉花疯长,晚期减产,降低品质。

磷素在生育前期能促进根系发育,使壮苗早发,对早现蕾早开花有重要作用;在生育后期能促进棉花成熟,增加铃重。

钾素能起到健枝壮秆和增加抵抗不良因素的作用;钾素缺乏时,植株易感病,叶片变红,提早枯落。棉花的红叶茎枯病主要是由于缺钾造成的。据相关研究数据表明,棉花后期叶片发红和锌肥有密切关系。

(二)棉花生育期的需肥量

据试验,每生产百公斤皮棉约从土壤中吸收氮素13.35Kg,磷4.65Kg,钾13.35Kg。棉花不同生育期吸收养分的数量是不同的。据研究:

苗期吸氮占5%、磷占3%、钾占2%;

现蕾到始花期吸收氮占11%、磷占7%、钾占9%;

始花到盛花期吸收氮占56%、磷占24%、钾占36%;

盛花到吐絮期吸收氮占23%、磷占52%、钾占42%;

吐絮到拔棉柴吸收氮占5%、磷占14%、钾占11%。

由上可看出,棉花一生中各生育期的需肥规律是:吸肥高峰期在花铃期,氮肥吸收高峰在前(始花期至盛花期),磷钾吸收高峰在后(盛花期至吐絮期)。

二、棉花施肥技术

1、氮、磷、钾和微量元素肥料作用

通俗来讲氮肥决定植株长的高大,磷肥决定植株长的健壮,钾肥决定抗性品质,微量元素里锌肥参与生长素的合成,硼肥促进生殖器官生长发育等。

2、氮、磷、钾利用率

氮肥利用率30-40%,磷肥利用率15-25%,钾肥利用率30-50%。

3、棉花施肥规律

棉花各生育期吸收N、P、K的数量随生育期进程有较大的变化。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研究表明,棉花苗期以根、茎、叶生长为中心,吸收N、P、K的数量占一生吸收总数量的5%以下,此期虽然吸收比例小,但吸收强度大,棉株体内含氮、磷、钾百分率也较高。蕾期植株生长加快,进入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根系迅速扩大,吸肥能力显著增加,吸收的N、P、K分别占总量的27.85%—30.41%、25.29%—28.74%、28.34%—31.64%。花铃期是形成产量最关键时期,棉株在盛花期营养生长达到高峰后,转入以生殖生长为主,吸收N、P、K数量分别占一生总量的59.77%—62.14%、64.41%—67.11%、61.60%—63.22%,吸收数量和比例均达到高峰,是棉花养分的最大效率期和需肥最多的时期。因此,保证花铃期充分的养分供应,对实现棉花高产极其重要。吐絮期棉花长势减弱,吸肥量减少,叶片和茎等营养器官中的养分均向棉铃转移而被再利用,棉株吸收的N、P、K数量分别占一生总量的2.73%—7.75%、1.11%—6.91%、1.16%—6.31%,吸收强度也明显下降。

不同生育时期棉株吸收氮、磷、钾的比例大体上有相同的规律:苗期N、K吸收比例较P高;蕾期K吸收比例显著高于N、P;花铃期P吸收比例增长,K吸收下降;吐絮期P吸收比例仍有增长趋势,钾吸收则进一步下降。

(二)分期追肥

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根据棉花需肥规律合理追肥,棉花追肥的原则是:轻施苗肥,稳施蕾肥,重视花铃肥,补施盖顶肥。

1.轻施苗肥:棉花出苗后,种子本身储藏的养分基本上消耗完毕,加之此时土壤温度低,养分分解慢,侧根吸收能力差,故追施一定量的化肥对促进壮苗有一定好处。苗期一般可以追施氮肥、磷肥、腐熟肥、生物菌肥等。

2.稳施蕾肥,棉花现蕾后对养分的要求开始增加,蕾期吸收氮量约占整个生育期的11%~20%,蕾期应追施一定数量的肥料,以满足棉株发棵的需要,但要防止肥多而引起徒长,故应掌握稳施、巧施。据试验,壮苗少施蕾肥比多施蕾肥增产6.4%;弱苗多施蕾肥比少施增产8.4%;旺苗施蕾肥比不施减产10%。这说明蕾肥施与不施、施多施少和巧施的关键。

3.花铃肥

花铃期是棉花需要养分最多的时期,重施花铃肥对争取多座“三桃”有明显作用。追肥数量应占全生育期追肥量的一半或更多一些。但具体操作要因地制宜,对蕾肥多、地力肥、长势旺的棉田要适当晚施;对地力差、基肥少、长势弱的棉田要适当早施。但此期追肥以初花期较好。

4.补施盖顶肥

施盖顶肥主要是防止棉花后期缺肥而早衰,争取多结秋桃和增加铃重。

棉株对氮磷最大吸收强度出现在出苗后75~76d(开花后15~16天),对钾的最大吸收强度在出苗后80~81d,这时棉株生长处于盛花期。对氮、磷、钾养分吸收的快增期分别出现在出苗后58~93d、59~90d、63~97d,这时棉株处于开花前后到盛花结铃期。

来源:农之道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农悠悠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66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