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务第一篇第四章易燃易爆危险品

第四章易燃易爆危险品

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易燃易爆危险品的概念及分类;熟悉易燃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和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等几类易燃易爆危险品的火灾危险特性。

危险品(又称危险货物或危险物品)指具有爆炸、易燃、毒害、感染、腐蚀、放射性等危险特性,在运输、储存、生产、经营、使用和处置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毁或环境污染而需要特别防护的物质和物品。目前常见的、用途较广的危险品有两千余种。

容易燃烧爆炸的危险品即为易燃易爆危险品。具体是指《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和《危险货物品名表》(GB—)中的爆炸品、易燃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和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这些物品无论是作为原料还是产品,一般都要经过加工、储存、运输等方式的输转才能供给使用。从最初生产到最终使用的整个过程中,物品受到摩擦、振动、挤压、温度与湿度变化;混触等诸多因素影响较大,因而造成燃烧和爆炸的隐患也较多°为了加强对危险品的安全管理,确保生命、财产安全,对危险品进行科学分类,特别是研究各类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危险特性是十分重要的。

爆炸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气体和热量,导致周围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从而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

一、爆炸品的分类

爆炸品实际上是火药、炸药和爆炸性药品及其制品的总称。爆炸品按其爆炸危险性的大小分为以下六项:

(1)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整体爆炸是指瞬间能影响到几乎全部载荷的爆炸)。例如,爆破用的电雷管、非电雷管、弹药用雷管、叠氮化铅、雷汞等起爆药,三硝基甲苯(TNT)、硝胺炸药、浆状炸药、无烟火药、硝化棉、硝化淀粉、硝化甘油、黑火药及其制品等均属此项。

具有迸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例如,带有炸药或抛射药的火箭、火箭弹头,装有炸药的炸弹、弹丸、穿甲弹,非水活化的带有或不带有爆炸管、抛射药或发射药的照明弹、燃烧弹、烟幕弹、催泪弹,以及摄影闪光弹、闪光粉,地面或空中照明弹,不带雷管的民用炸药装药、民用火箭等均属此项。(3)有燃烧危险并有局部爆炸危险或局部迸射危险或两种危险都有,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例如,速燃导火索、点火管、点火引信,二硝基苯、苦味酸钠、苦味酸铉、乙醇含量大于或等于25%或者增塑剂含量大于或等于18%的硝化纤维素、油井药包、礼花弹等均属此项。

(4)不呈现重大危险的物质和物品。该项爆炸品的危险性较小,即使被点燃或引爆,其危险作用大部分局限在包装件内部,而对包装件外部无重大危险。例如,导火索、手持信号弹、响墩、信号火炬、烟花爆竹等均属此项。

(5)有整体爆炸危险的非常不敏感物质。该项爆炸品性质比较稳定,在燃烧实验中不会爆炸。例如,铉油炸药、镂沥蜡炸药等。

(6)无整体爆炸危险的极端不敏感物品。

二、爆炸品的特性及参数

爆炸品的特性主要表现为其受到摩擦、撞击、振动、高热或其他能量激发后,能产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并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大量热量和气体而发生爆炸性燃烧。其主要危险特性包括爆炸性和敏感度。

(一)爆炸性

爆炸物品都具有化学不稳定性,在一定作用下,能以极快的速度发生猛烈的化学反应,产生的大量气体和热量在短时间内无法逸散开去,致使周围的温度迅速上升和产生巨大的压力而引起爆炸。

(二)敏感度

任何一种爆炸品的爆炸都需要外界供给它一定的能量——起爆能。不同的爆炸品所需的起爆能也不同某种爆炸品所需的最小起爆能,即为该爆炸品的敏感度。不同形式的爆炸品对不同形式的外界作用的敏感度是不同的匚影响爆炸品敏感度的因素很多,而爆炸品的化学组成和结构是决定敏感度的内在因素。另外,影响炸药敏感度的外来因素还有温度、杂质、结晶、密度等。

第二节易燃气体

易燃气体是指温度在20(、标准大气压为.3kPa时,与空气混合,爆炸下限小于或等于13%(体积分数),或者燃烧范围不小于12%(爆炸浓度极限的上限与下限之差)的气体二例如,氢气、乙煉气、一氧化碳、甲烷等碳五以下的烷炷、烯煙,无水的一甲胺、二甲胺、三甲胺,环丙烷、环丁烷、环氧乙烷,四氢化硅、液化石油气等°

一、易燃气体的分级

易燃气体分为两级。

I级:爆炸下限小于10%;或者不论爆炸下限如何,爆炸极限范围不小于12%o

II级:爆炸下限不小于10%,但小于13%,并且爆炸极限范围小于12%。

实际应用中,通常还将爆炸下限小于10%的气体归为甲类火灾危险性物质、爆炸下限不小于10%的气体归为乙类火灾危险性物质(详见第二篇第二章)。

二、易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

易燃易爆性易燃气体的主要危险性是易燃易爆性,所有处于燃烧浓度范围之内的易燃气体遇火源都可能发生着火或爆炸,有的易燃气体遇到极微小能量引火源的作用即可引爆.易燃气体着火或爆炸的难易程度,除受引火源能量大小的影响外,还主要取决于其化学组成,而其化学组成乂决定着气体燃烧浓度范围的大小、自燃点的高低、燃烧速度的快慢和发热量的多少综合易燃气体的燃烧现象,其易燃易爆性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比液体、固体易燃,并且燃速快。(2)一般来说,由简单成分组成的气体[如氢气(H2)]比复杂成分组成的气体[如甲烷(CHQ、一氧化碳(CO)等]易燃,燃烧速度快,火焰温度高,着火爆炸危险性大。简单成分气体和复杂成分气体的火灾危险性见表1—4—1一

表1—4—1  简单成分组成的气体和复杂成分组成的气体火灾危险性

(3)价键不饱和的易燃气体比相对应价键饱和的易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大:这是因为不饱和气体的分子结构中存在双键或三键,化学活性强,在通常条件下即能与氯、氧等氧化性气体起反应而发生着火或爆炸,所以火灾危险性大

扩散性处于气体状态的任何物质都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并且能自发地充满任何容器由于气体的分子间距大,相互作用力小,所以非常容易扩散。气体的扩散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比空气轻的气体逸散在空气中可以无限制地扩散,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并能够顺风飘散,迅速蔓延和扩展。比空气重的气体泄漏出来时,往往飘浮于地表、沟渠、隧道、厂房死角等处,长时间聚集不散,易与空气在局部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引火源发生着火或爆炸;同时,密度大的易燃气体一般都有较大的发热量,在火灾条件下易于使火势扩大。掌握气体的相对密度及其扩散性,不仅对评价其火灾危险性具有实际意义,而且对选择通风门的位置、确定防火间距及采取防止火势蔓延的措施都具有实际意义常见可燃气体的相对密度与扩散系数的关系见表1—4—2。表1-4-2  常见可燃气体的相对密度与扩散系数的关系

(三)可缩性和膨胀性

任何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不例外,其体积也会因温度的升降而胀缩,并且胀缩的幅度比液体要大得多。气体的可缩性和膨胀性特点如下:

(1)  当压力不变时,气体的温度与体积成正比,即温度越高,体积越大。通常,气体的相对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体积却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  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体积与压力成反比,即压力越大,体积越小。例如,对L、质量一定的气体加压至3.25kPa时,其体积可以缩小到10L。这一特性说明,气体在一定压力下可以压缩,甚至可以压缩成液态。所以,气体通常都是经压缩后存于钢瓶中的。

(3)在体积不变时,气体的温度与压力成正比,即温度越高,压力越大。这就是说,当储存在固定容积容器内的气体被加热时,温度越高,其膨胀后形成的压力就越大。如果盛装压缩或液化气体的容器(钢瓶)在储运过程中受到高温、暴晒等热源作用时,容器内的气体就会急剧膨胀,产生比原来更大的压力。当压力超过了容器的耐压强度时,就会引起容器膨胀甚至爆裂,造成伤亡事故。因此,在储存、运输和使用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釆取防火、防晒、泄压、隔热等措施;在向容器内充装时,要注意极限温度和压力,严格控制充装量,防止超装、超温、超压。表1-4—3列出了各组分液化石油气在不同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可从中看出温度对压力的影响程度。

(四)带电性

从静电产生的原理可知,任何物体的摩擦都会产生静电,氢气、乙烯、乙煉、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从管口或破损处高速喷出时也同样能产生静电其主要原因是气体本身剧烈运动造成分子间的相互摩擦,气体中含有的固体颗粒或液体杂质在压力下高速喷出时与喷嘴产生的摩擦等。影响气体静电荷产生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种:

(1)杂质气体中所含的液体或固体杂质越多,多数情况下产生的静电荷也越多。

(2)流速气体的流速越快,产生的静电荷也越多液化石油气喷出时,产生的静电电压可达V,其放电火花足以引起燃烧.因此,压力容器内的可燃气体在容器、管道破损时或放空速度过快时,都易因静电引起着火或爆炸事故。带电性是评定可燃气体火灾危险性的参数之一,掌握了可燃气体的带电性,可采取设备接地、控制流速等相应的防范措施。

腐蚀性、毒害性腐蚀性。这里所说的腐蚀性主要是指一些含氢、硫元素的气体具有的腐蚀性。例如,硫化氢、硫氧化碳、氨等都能腐蚀设备,削弱设备的耐压强度,严重时可导致设备系统裂隙、漏气,引起火灾等事故。目前,危险性最大的是氢,氢在髙压下能渗透到碳素中去,使金属容器发生“氢脆”。因此,对于盛装这类气体的容器,要采取一定的防腐措施,如用含有铭、钥等高压合金钢的制造材料,定期检验其耐压强度等。毒害性。一氧化碳、硫化氢、二甲胺、氨、漠甲烷、二硼烷、二氯硅烷、緒烷、三氟氯乙烯等气体,除具有易燃易爆性外,还有相当的毒害性,因此,在处理或扑救此类有毒气体火灾时,应特别注意防止中毒。

三、易燃气雾剂

气雾剂是指可借助容器内压缩、液化或溶解的带压气体将容器中的液态、粉末状或糊状等状态的药剂、附加剂等以细雾状、粉末状、泡沫状、糊状等状态喷出的制剂。根据喷出状态的不同,气雾剂分为喷雾气雾剂和泡沫气雾剂。其中,容易燃烧的即为易燃气雾剂。  

第三节易燃液体

易燃液体是闭杯试验闪点小于61T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混合物的液体,但不包括由于存在其他危险已列入其他类别管理的液体。闭杯闪点是指在标准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在闭杯中试样的蒸气与空气的混合气接触火焰时,能产生闪燃的最低温度

一、易燃液体的分级

易燃液体分为以下三级:

I级。初沸点小于或等于35T,如汽油、正戊烷、环戊烷、环戊烯、乙醛、丙酮、乙醍、甲胺水溶液、二硫化碳等。II类。闪点小于23无,初沸点大于35T,如石油醍、石油原油、石脑油、正庚烷及其异构体、辛烷及其异辛烷、苯、粗苯、甲醇、乙醇、嚏吩、毗呢、香蕉水、显影液、镜头水、封口胶等。DI类。闪点大于或等于23T且小于60Y,初沸点大于35龙,如煤油、磺化煤油、浸在煤油中的金属镰I、钏、铺和壬烷及其异构体、癸烷、樟脑油、乳香油、松节油、松香水、癣药水、制动液、影印油墨、照相用清除液、涂底液、医用碘酒等。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将闪点小于28℃的液体归为甲类火灾危险性物质,将闪点不小于28℃但小于60℃的液体归为乙类火灾危险性物质,将闪点不小于60℃的液体归为丙类火灾危险性物质(详见第二篇第二章)o

二、易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

(一)  易燃性

液体的燃烧是通过其挥发出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可燃性混合物,在一定的比例范围内遇明火点燃而实现的,因而实质上是液体蒸气的氧化还原反应。易燃液体燃烧的难易程度,即火灾危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们分子结构和分子量的大小。

(二)  爆炸性

由于任何液体在任意温度下都能蒸发,所以,易燃液体也具有这种性质,当挥发出的易燃蒸气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浓度范围时,遇明火就发生爆炸。易燃液体的挥发性越强,这种爆炸危险就越大不同液体的蒸发速度随其所处状态的不同而变化,影响其蒸发速度的因素有温度、沸点、密度、压力、流速等。

(三)  受热膨胀性

易燃液体具有受热膨胀性,储存于密闭容器中的易燃液体受热后,本身体积膨胀的同时蒸气压力增加,若超过了容器所能承受的压力限度,就会造成容器膨胀,以至爆裂。夏季盛装易燃液体的桶常出现鼓桶现象及玻璃容器爆裂现象,就是由于受热膨胀所致。

(四)  流动性

流动性是液体的通性,易燃液体的流动性增加了火灾危险性。例如,易燃液体渗漏会很快向四周扩散,能扩大其表面积,加快挥发速度,提高空气中的蒸气浓度,易于起火蔓延。再如,火场中储罐(容器)一旦爆裂,液体就会四处流散、造成火势蔓延,扩大着火面积,给施救工作带来一定困难所以,为了防止液体泄漏、流散,在储存时应备事故槽(罐),构筑防火堤,设水封井等.液体着火时,应设法堵截流散的液体,防止其蔓延扩散。

(五)  带电性

多数易燃液体在灌注、输送、喷流过程中能够产生静电,当静电荷聚集到一定程度则放电发火,有引起着火或爆炸的危险°

(六)  毒害性

易燃液体本身或其蒸气大都具有毒害性,有的还有刺激性和腐蚀性。易燃液体蒸发气体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进入人体,造成人身中毒。中毒的程度与蒸气浓度和作用时间有关。浓度低、时间短则中毒程度轻,反之则重。

第四节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易燃易爆危险品包含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和遇水放岀易燃气体的物质。其中,易燃固体主要是指易被各类火源点燃的固态状物质,易于自燃的物质主要是指与空气接触容易自行燃烧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主要是指遇水时会放出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质.

一、易燃固体

易燃固体是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燃烧迅速,并可能散

发出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但不包括已列入爆炸品的物质

(一)  易燃固体的分类与分级

易燃固体包括在运输条件下容易燃烧或由于摩擦可能引燃或助燃的固体,不充分稀释可能发生爆炸的固体退敏爆炸品,可能发生强烈放热反应的自反应物质

(1)易燃烧的固体和通过摩擦可能起火的固体。这类物质主要包括湿发火粉末(用充分的水湿透,以抑制其发火性能的钛粉、错粉等),铈、铁合金(打火机用的火石),三硫化二磷等硫化物,有机升华的固体(如冰片、荼、樟脑)等。

(2)  固态退敏爆炸品。固态退敏爆炸品是指为抑制爆炸性物质的爆炸性能,用水或酒精湿润爆炸性物质,或者用其他物质稀释爆炸性物质后,形成的均匀固态混合物,有时也称湿爆炸品,如含水量不少于10%(质量分数)的苦味酸铉、二硝基苯酚盐、硝化淀粉等均属此类。

(3)  自反应物质〃自反应物质是指即使没有氧气,也容易发生激烈放热分解的热不稳定物质。在无火焰分解情况下,某些自反应物质可能散发毒性蒸气或其他气体这些物质主要包括脂肪族偶氮化合物、芳香族硫代酰腓化合物、亚硝基类化合物和重氮盐类化合物等固体物质。在一些应用领域,易燃固体分为两级。一级易燃固体包括非晶形磷(红磷)、三硫化二磷(不含黄磷和白磷)、亚磷酸二氢铅、氢化钛、铁铀合金等-二级易燃同体包括熔融硫黄、硝基荼、樟脑(合成的)、赛璐珞板等。

(二)  易燃固体的火灾危险性

(1)  燃点低、易点燃。易燃固体的着火点一般都在℃以下,在常温下只要有能量很小的引火源与之作用即能引起燃烧。例如.镁粉、铝粉只要有20mJ的点火能即可点燃,硫黄、生松香则只需15mJ的点火能即可点燃,有些易燃固体受到摩擦、撞击等外力作用时也可能引发燃烧。

(2)  遇酸、氧化剂易燃易爆,绝大多数易燃固体与酸、氧化剂(尤其是强氧化剂)接触,能够立即引起着火或爆炸。例如,发孔剂与酸性物质接触能立即起火;蔡与发烟硫酸接触反应非常剧烈,甚至引起爆炸;红磷与氯酸钾相遇、硫黄与过氧化钠或氯酸钾相遇.都会立即引起着火或爆炸。

(3)  本身或燃烧产物有毒。很多易燃固体本身具有毒害性,或者燃烧后能产生有毒的物质。例如,硫黄、三硫化四磷等,不仅与皮肤接触(特别夏季有汗的情况下)能引起中毒,而且粉尘吸入后也能引起中毒。又如,硝基化合物、硝基棉及其制品、重氮氨基苯等易燃固体,由于本身含有硝基(一NO2)、亚硝基(一NO)、重氮基(一N=N—)等不稳定的基团,在燃烧的条件下都有可能爆炸,燃烧时还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氤化氢等有毒气体。

二、易于自燃的物质

(一)易于自燃物质的分类

易于自燃的物质包括发火物质和自热物质两类。

(1)发火物质。发火物质是指即使只有少量与空气接触.在不到5min内便燃烧的物质、包括混合物和溶液(液体和固体),如白磷、三氯化钛等。

(2)自热物质。自热物质是指发火物质以外的与空气接触无须能源供应便能自己发热的物质,如赛璐珞碎屑、油纸、潮湿的棉花等。

(二)易于自燃物质的火灾危险性

易于自燃的物质的火灾危险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遇空气自燃性。易于自燃的物质大部分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具有极强的还原性,接触空气后能迅速与空气中的氧化合、并产生大量的热、达到其自燃点而着火,接触氧化剂和其他氧化性物质反应更加强烈,甚至爆炸。例如白磷遇空气即自燃起火,生成有毒的五氧化二磷,故需存放于水中。

(2)遇湿易燃性,硼、锌、镣、铝的烷基化合物类易自燃物质,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具有极强的还原性,遇氧化剂、酸类反应剧烈,除在空气中能自燃外,遇水或受潮还能分解自燃或爆炸。故该类物质起火时不可用水或泡沫扑救:

(3)积热自燃性。硝化纤维胶片、废影片、X光片等,在常温下就能缓慢分解,产生热量,自动升温,达到其自燃点而引起自燃。

三、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遇水放岀易燃气体的物质指遇水放出易燃气体,并且该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够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物质这类物质都能遇水分解,产生可燃气体和热量,具有引起火灾和爆炸的危险性。引起着火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遇水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释放出的热量能把反应产生的可燃气体加热到自燃点,不经点火也会着火燃烧,如金属钠、碳化钙等;另一种是遇水能发生化学反应,但释放出的热量较少.不足以把反应产生的可燃气体加热至自燃点,但当可燃气体一旦接触火源也会即着火燃烧,如氢化钙、连二亚硫酸钠(保险粉)等。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类别多,生成的可燃气体不同,因此其危险性也有所不同。主要归结为以下几方面:

(1)遇水或遇酸燃烧性:遇水或遇酸燃烧性是此类物质的共同危险性,着火时,不能用水及泡沫灭火剂扑救,应用干沙、干粉灭火剂、二氧化碳灭火剂等进行扑救。其中的一些物质与酸或氧化剂反应时,比遇水反应更剧烈,着火爆炸危险性更大。

(2)自燃性:,有些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如金属碳化物、硼氢化合物)放置于空气中即具有自燃性,有的(如氢化钾)遇水能生成可燃气体放出热量而具有自燃性,因此,这类物质储存时必须与水及潮气隔离。

(3)爆炸性一些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如碳化钙等)与水作用生成可燃气体,并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4)其他有些物质遇水作用的生成物(如磷化物)除有易燃性外,还有毒性;有的虽然与水接触,反应不太激烈,放岀热量不足以使产生的可燃气体着火。但是遇外来火源还是有着火爆炸的危险性。

第五节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

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具有强烈的氧化性,在不同条件下,遇酸和碱、受热、受潮或接触有机物、还原剂即能分解放出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引起燃烧,有机过氧化物更具有易燃甚至爆炸的危险性,储运时需加适量抑制剂或稳定剂,有的在环境温度下会自行加速分解,因而必须控温储运有些氧化性物质还具有毒性或腐蚀性

一、氧化性物质

氧化性物质指本身未必可燃,但通常因放出氧可能引起或促使其他物质燃烧的物质:有些氧化性物质对热、振动或摩擦较敏感,与易燃物、有机物、还原剂,如松软的粉末等接触,即能分解引起燃烧和爆炸。少数氧化性物质容易发生自动分解(不稳定性),从而其本身就可具有发生着火和爆楕所需的所有成分大多数氧化性物质可与强酸液体发生剧烈反应,放出毒性气体。某些物质是卷入火中时,也可放出毒性气体。

(一)  氧化性物质的分类

按物质形态划分,氧化性物质可分为固体氧化性物质和液体氧化性物质’根据氧化性能强弱,无机氧化性物质通常分为两级。一级主要是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过氧化物和盐类,如过氧化钠、高氯酸钠、硝酸钾、高镒酸钾等。一些氧化性物质的分子中含有过氧基(一0-0-)或高价态元素(N5+M7+等),极不稳定,容易分解,氧化性很强,是强氧化剂,能引起燃烧或爆炸。二级氧化性物质虽然也容易分解,但比一级稳定,是较强氧化剂,能引起燃烧。除一级外的所有无机氧化剂均为二级氧化性物质,如亚硝酸钠、亚氯酸钠、连二硫酸钠、重铭酸钠氧化银等。

(二)  氧化性物质的火灾危险性

多数氧化性物质的特点是氧化价态高,金属活泼性强,易分解,有极强的氧化性,本身不燃烧,但与可燃物作用能发生着火和爆炸。  

(1)  受热、被撞分解性。在现行列入氧化性物质管理的危险品中,除有机硝酸盐类外,都是不燃物质,但当受热、被撞击或摩擦时易分解出氧,若接触易燃物、有机物,特别是与木炭粉、硫黄粉、淀粉等混合时,能引起着火和爆炸。

(2)  可燃性。氧化性物质绝大多数是不燃的,但也有少数具有可燃性。主要是有机硝酸盐类,如硝酸弧、硝酸脉等。另外、还有过氧化氢尿素、高氯酸酷酊溶液、二氯异氤尿酸或三氯异氤尿酸、四硝基甲烷等g这些物质不需要外界的可燃物参与即可燃烧。

(3)与可燃液体作用自燃性二有些氧化性物质与可燃液体接触能引起燃烧。如高锭酸钾与甘油或乙二醇接触.过氧化钠与甲醇或醋酸接触,絡酸丙酮与香蕉水接触等,都能起火。

(4)与酸作用分解性。氧化性物质遇酸后,大多数能发生反应,而且反应常常是剧烈的.甚至会引起爆炸。如高竄酸钾与硫酸,氯酸钾与硝酸接触都十分危险这些氧化剂着火时,不能用泡沫灭火剂扑救,

(5)与水作用分解性。有些氧化性物质,特别是活泼金属的过氧化物,遇水或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能分解放出氧原子,致使可燃物质爆燃:漂白粉(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吸水后,不仅能放出氧,还能放出大量的氯.高镒酸钾吸水后形成的液体接触纸张、棉布等有机物,能立即引起燃烧,着火时禁用水扑救。

(6)强氧化性物质与弱氧化性物质作用分解性强氧化剂与弱氧化剂接触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高热而引起着火或爆炸。如漂白粉、亚硝酸盐、亚氯酸盐、次氯酸盐等弱氧化剂,当遇到氯酸盐、硝酸盐等强氧化剂时,会发生剧烈反应,引起着火或爆炸:

(7)腐蚀毒害性。不少氧化性物质还具有一定的腐蚀毒害性,能毒害人体,烧伤皮肤如二氧化絡(铭酸)既有毒性,又有腐蚀性这类物品着火时,应注意安全防护

二、有机过氧化物

有机过氧化物是一种含有过氧基(一11)结构的有机物质,也可能是过氧化氢的衍生物,如过甲酸(HCOOOH)、过乙酸(CH3COOOH)等。有机过氧化物是热稳定性较差的物质,并可发生放热的加速分解过程,其火灾危险特性可归纳为以下两点:

(1)分解爆炸性。由于有机过氧化物都含有极不稳定的过氧基(一C—0—),对热、振动、冲击和摩擦都极为敏感,所以当受到轻微的外力作用时即分解。例如,过氧化二乙酰纯品制成后存放24h就可能发生强烈的爆炸。过氧化二苯甲酰含水在1%以下时,稍有摩擦即能引起爆炸。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在10无以上时不稳定,达到17.22无时即分解爆炸。过乙酸(过氧乙酸)纯品极不稳定,在-20〈时也会爆炸;溶液浓度大于45%时,存放过程中仍可分解出氧气,加热至P时即爆炸。这就不难看出,有机过氧化物对温度和外力作用是十分敏感的,其危险性和危害性比其他氧化剂更大:

(2)易燃性有机过氧化物不仅极易分解爆炸,而且特别易燃。例如,过氧化叔丁醇的闪点为26.67℃。所以,扑救有机过氧化物火灾时应特别注意爆炸的危险性。

此外,有机过氧化物一般容易损伤眼睛,如过氧化环己酮、过氧化叔丁醇、过氧化二乙酰等,都对眼睛有伤害。因此,应避免眼睛接触有机过氧化物。

综上所述,有机过氧化物的火灾危险性主要取决于物质本身的过氧基含量和分解温度。有机过氧化物的过氧基含量越多,其热分解温度越低,则火灾危险性就越大。

思考题

什么是危险品?易燃易爆危险品主要包括哪几类?易燃气体按火灾危险性是如何分级的?易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有哪些?易燃固体、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的概念分别是什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511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