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填空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每空2分,共36分)
11.请沿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法认识“空气”。
(1)从分类角度:空气属于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3)从变化角度:
已知:常温下,氮气沸点-℃,氧气沸点-℃。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该烧杯放置一段时间后,液态物质剩余约1/10体积,其主要成分是________。
(4)从应用角度:利用空气制取氮肥的流程如图所示。
①Ⅰ中参加反应的单质甲为________。
②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③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Ⅲ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5)从环保角度:下列保护空气措施合理的有________(填标号)。
A.工厂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废气
B.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代替普通汽油
C.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12.某同学对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作了如图所示的改进。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
(2)硫燃烧产生的SO2可以溶解在NaOH溶液中,该反应与CO2溶解在NaOH溶液中的反应相似,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下列鉴别SO2和CO2的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观察两种气体的颜色
B.扇闻两种气体的气味
C.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NaOH溶液中,观察现象
(4)该改进实验的最大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
13.第22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年11月7日至18日在摩洛哥马拉喀什举行,抑制碳排放是这次会议的核心内容之一。
(1)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消耗主要有以下两个过程: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生成葡萄糖(C6H12O6)和氧气。②自然界中的水体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从物质转化的角度看,上述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相同,而产物却完全不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氧化碳可被压缩成液态,封存在地质结构中。从微观角度解释二氧化碳能够压缩成液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CO2被封存在含氢氧化钙的地下咸水层中,则可转化为固态碳酸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家利用太阳能可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合成气”(H2和CO的混合气体)。用“合成气”为原料生产甲醇(CH4O)时,按照“绿色化学”原则,应调节“合成气”中H2和CO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