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农业技术借助互联网平台得以更加广泛地传播,这对农民朋友的帮助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农业技术是实用的,也是严谨的,有些人为了标新立异,达到吸引眼球赚取流量的目的,往往捕风捉影,将一些民间偏方,披上农业技术的外衣,加以整理后,拿到互联网平台上兴风作浪。
如为作物喷醋、喷红糖、喷大蒜水或烟蒂水等,从而达到增产防病治虫的目的,这分明是站在人类的思维模式上,来感知农作物的需求,至于能起到什么样的效果,以及有没有效果,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可以吸引更多的眼球。
也许采用这些方式来管理几盆花草倒也无妨,如若全面运用到大田作物中去,这样的“智商税”交得也太过于好笑了。
近期,又有一则“2斤红糖顶一袋化肥”的消息充斥着整个互联网,并给出了“红糖+尿素+磷酸二氢钾”的增产配方,笔者认为,始作俑者本意是通过这样的一个作物增产配方,来达到施用一袋化肥所带来的增产效果,而不是就真的能顶一袋化肥的功能。况且用袋作为化肥的计量单位,就显得很笼统,因为化肥有斤/袋、80斤/袋、50斤/袋,甚至是50克/袋的样品。
然而,在化肥涨价的当今,农民朋友在捕捉到这个信息后,难免会有所心动,更有一些偏信“偏方”的农户,对此更是深信不疑,这也是农业专家屡屡辟谣,很多农民朋友依然选择信以为真的原因之一。
据基层农技专家、农艺师张绳军表示,按照网络上的说法,红糖含有氨基酸、蛋白质及维生素等营养元素,且具有活化土壤生物群的作用,虽然这些说法有一定依据,但0克红糖所含这些营养元素的数量,远远不如一袋50克优质腐殖酸叶面肥或氨基酸叶面肥效果来得直接。
且不说0克红糖的代价远远大于腐殖酸或氨基酸叶面肥,从科学的角度来说,红糖属大分子物质,大分子是不容易被作物吸收利用的,若想达到吸收利用的作用,需转化为小分子的葡萄糖,就如大蒜不能直接用来为农作物杀菌,而是要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发酵工艺,提炼成乙蒜素后,才能被用于防治植物病害是一个道理。
其实,在种植界还流行着一种不常见的说法,大家都知道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主要有氮磷钾大量元素、钙镁硫中量元素及硼锌镁铜铁等微量元素,除此之外还有协助植物完成光合作用的碳氢氧三种元素,只是这三种元素植物可通过空气和土壤进行输送,因此不被人们所熟知。
作物缺碳会造成一系列的生长问题,大家比较熟悉的霜霉病,碳元素缺乏是主要诱因之一,而克红糖就有96.6克的碳水化合物,所以,农户在防治霜霉病时,都习惯添加红糖作为助剂,从而达到补充碳元素的作用,从而达到辅助防治霜霉病的目的。
然而,补充碳元素不一定采用红糖这种方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活力,使植物生长健壮,光合作用能力得到加强,土壤中和空气中的碳元素就能完全满足生长需要,而不是走捷径采取这种方式进行“亡羊补牢”。
且夏季为农作物喷施红糖,量少达不到效果,量大成本高且容易诱发虫害,这种“旧伤未愈又添新伤”的方式,实在不应打着创新农业技术的旗号进行宣传引导。
综上所述,大家应该明白了红糖的功效和作用了,如果真的能达到互联网上面所说的功效,这种模式在市场上早就风行了。至于2斤红糖顶一袋化肥,更是一种吸引眼球的噱头罢了,对于这样的言论,大家看看就行,至于相信,真的没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