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在瑞士,一款能让人“自助安乐死”的设备引发媒体和公众激烈讨论。它形似小型太空舱,能搬到任何地方,人躺进去关上舱门,回答一系列评估问题,按下按钮,氧气就会在30秒内骤降为0,无需他人协助,5分钟内无痛死去。未来这个设备还可实现3D打印,只要一个软件,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能把它“造”出来。▲年6月,安乐死舱(sarco)正在做最后测试(右一为设计者之一PhilipNitschke博士)它的设计者之一菲利普·尼奇克(PhilipNitschke)出生于澳大利亚,如今75岁。他被外媒称为“死亡博士”,也是世界上第一位合法协助他人安乐死的医生,年,他创办了协助安乐死的公益机构,开展了一系列社会实践,成了饱受争议的社会活动家。目前世界范围内,安乐死仍然面临巨大争议,只在荷兰、瑞士、比利时等少数国家和地区实现了合法化。我们专访了PhilipNitschke,他如何理解死亡?安乐死舱的研发进行到了哪一步,又在世界上面临着哪些争议?自述:PhilipNitschke编辑:张雅兰责编:倪楚娇▲PhilipNitschke博士我是世界上第一位协助病人自愿安乐死的医生。从年帮助第一个病人安乐死至今,快过去30年了。但关于安乐死的争议,从来没间断过。即使到今天,实现安乐死合法的地方依然不多,只有比利时、卢森堡和荷兰等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安乐死设置的条件很多,比如人患有无法治愈的疾病,自愿请求安乐死,而且要经过医生多次评估确认。早期安乐死也都是用药物注射的方式,但大多数药物很难获得。即使找到了,普通人也很难将针头插入静脉。无论从哪个层面来看,安乐死始终需要人协助,而涉及他人协助,就很难避免伦理、法律问题。所以安乐死的程序一直很繁琐。我一直在想,能不能让人更自由地选择安乐死?所以这些年里,我设计了很多安乐死的方式,发明过自动注射药物的设备、降低细胞含氧量的药物,使用氮气等等。安乐死舱就是一步步发展演变来的。▲年威尼斯双年展上展出的安乐死舱(Sarco),很多人都在好奇围观年,我们就设计完成了,但是因为种种原因,直到今年6月,我们才开始做最后测试。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