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辣椒灰霉病,椒农们是即熟悉又苦恼,在低温高湿环境下,时常反反复复出现。眼下正值春季,天气状况不稳定,时而晴天时而阴雨,给灰霉病提供了发病机会。特别是大棚栽培的辣椒,在通风效果差、水肥管理不当、农事操作粗放等条件下,使灰霉病的流行速度加快、危害范围更大。即使椒农们用药防治了,但却难以起到满意的功效,辣椒还是“烂叶烂果”,带来减产损失。那么辣椒灰霉病是什么样的病害,为何会反复在田间出现,又该怎么进行科学有效的防治呢?接下来将从三个方面,用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希望能给椒农们带来参考价值。
01认识:辣椒灰霉病基本情况
辣椒灰霉病,病原为灰葡萄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是辣椒的常见病害之一。在我国的各大辣椒产区,都可见其身影,也可以说在种植辣椒的地方,不管是露地还是大棚,都难免深受其害。这是一种低温高湿性病害,“低温、高湿、弱光”的环境,冬春季节是灰霉病的最爱,当然其他合适条件下,依然会表现的很活跃。灰霉病除了危害辣椒,还常发生于番茄、黄瓜、草莓、葡萄、猕猴桃等多种蔬菜类、瓜果类经济作物。该病害在辣椒上的表现,并不是只局限于某个部位,而是对叶片、花器、茎部、果实等,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也不局限于某个生长发育周期,而是能成苗期贯穿到成株期。辣椒一旦被危害,就会出现腐烂、发霉、萎蔫等症状。现在刚好是春季,温度还比较低,加上阴雨天多,管理不善就容易让灰霉病“钻空子”,所以不能忽视对辣椒灰霉病的防治。02判断:辣椒灰霉病的发病症状
辣椒灰霉病,它可出现在苗期,也可出现在成株期,发病最适宜温度为22~25℃左右,相对湿度达到90%以上时,是该病害流行的有利条件。该病害的特点为:病部上会长出灰色霉状物,即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当幼苗被侵染时,子叶会出现变黄腐烂的症状,而稚嫩的茎部则是腐烂、溢缩,最后失去支撑力倒伏于地,相对湿度大时,受害部位还会长出灰色的霉状物。而成株期受害,可在叶片、花器、茎部以及果实上。当叶片被侵染时,叶片的绿色逐渐变为褐色,病斑有由小到大、由外向里的发展规律,往往会形成类似“倒V型”的斑块。最后随着病害的严重,病斑可扩展至半个叶片、或整个叶片,在湿度大的环境下,受害的叶片上会长出灰色霉层。最终被侵染的叶片,失去光合、呼吸、蒸腾等作用,使植株的正常生长受阻。当花器被侵染时,受害的部位由块到面,出现水渍状的斑块,就像被滚烫的水烫过,在湿度大的情况下,花器很快就会腐烂,并在上面会长出灰色霉状物,病害还会顺势延伸到柄上。如果花瓣掉落附着在其他健部,那么就会开始新一轮的侵染。当茎部被侵染时,在茎上会出现由小变大、由窄变宽的不规则病斑,随着病害的发展,原本绿色的茎部,会变成灰色或者褐色。病斑除了会向上下扩展,还会向左右扩展,直至绕茎部一圈。被侵染的茎部组织受到损害,失去水分、养分的供给能力,这样被害及以上部位最终会枯萎。在湿度比较大的情况下,茎部一样会长出密集的霉状物。当果实被侵染时,可发生在幼果上,也可发生在膨大期的果实上。在辣椒开花坐果期,花器被侵染会连带着幼果,使幼果也能免其害。膨大期的果实,发病常从果蒂开始,掉落的病残体附着物,也是果实发病的开端,呈现水渍状的褐色病斑,然后向四周扩散到果面上,最后果实腐烂,并长出灰蒙蒙的霉状物。03分析:辣椒灰霉病易发生的原因
1、辣椒灰霉病的发生,受栽培管理影响。田间栽培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会对灰霉病的发生起推动、或抑制的作用。在精细模式管理下的辣椒,植株与植株之间行距、间距合理,配搭上优良的农事操作,有及时的通风换气等措施,田间就能保持清爽、卫生的环境,这样不仅有利于辣椒产量和品质的提升,还能够有效的减少病害的危害。相反而言,辣椒处在糟糕、混浊、潮湿的环境下,而植株又缺少农事管理,植株之间拥挤、交叉、相互依靠,就会加重病害的发生,那后期防治时就会难度大、时间长、效果差。要注意,因露地比较空旷、水汽易挥发,灰霉病的发生会比大棚少一些、轻一些。2、辣椒灰霉病的发生,受气候条件影响。每一种病害,在发病条件上各不相同,在防治方法上更不能一概而论,有的属高温高湿型病害,有的属高温干燥性病害,有的属低温高湿型病害等,不同环境分别为各类病害提供合适的环境。而辣椒灰霉病,是喜低温高湿的环境,病菌生长最适宜温度为18~24℃,碰上90%以上的相对湿度时,病害的侵染速度会更加迅速。在相反的环境下,该病害的侵染速度会受抑制,甚至是停止危害。眼下是春季,不管南方还是北方,气温相对较低且不稳定,很容易让灰霉病有侵染机会,因此要降低田间湿度、调整田间温度,减少灰霉病的发生。3、辣椒灰霉病的发生,受土壤病菌量影响。辣椒灰霉病在侵染时,会在被害部位萌发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等,然后落到哪里就开始新一轮的侵染。然后该病害还能以菌核、分生孢子、菌丝等形式,随着病残体落入土壤中,让土壤成为它的“藏身之所”。等到下茬作物定植后,就会成为初侵染源,所以常年未消毒的土壤,就会让病害不断叠加、累积,含有大量的病原菌,时间越久病菌量就会越多。在寒冷的冬季,病菌就会藏在土壤中,等到第二年天气逐渐回暖,加上合适的相对湿度,就会给椒农们来个措手不及。所以想要防治辣椒灰霉病,要提前给土壤做好杀菌、消毒的工作。4、辣椒灰霉病的发生,受病害自身特点的影响。灰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是辣椒生产上常见的病害之一,看似平常但是不平凡。辣椒灰霉病的发生,并不是单一模式,而是初侵染--再侵染--反复侵染的循环过程。它能够以多种不同方式进行传播,像常见的风吹雨打、人员走动、农事操作等,就连看似普通的浇水,也会成为灰霉病的传播途径,可以说只要发病条件合适,加上病菌从病株被携带到健株上,就会使危害的范围扩大,并且侵染的速度很快。该病害对长势健壮的植株,往往危害能力较弱,而长势虚弱、营养不良、徒长的植株,就会更容易发生灰霉病。04合防治措施
通过以上了解灰霉病的基本情况,学会识别发病时的症状,分析在田间易发生的原因,接下来就要“见招拆招”,用多种举措进行该病害的防治了。1、土壤方面:关键词:减少土壤含菌量想要减少土壤中同一病害的累积,除了要进行合理轮作,破坏病害的“藏身之所”之外。可用夏季的高温暴晒法,把土壤深翻后,敲碎板结的土块,将土壤变细变疏松,然后盖上地膜,闷上10~15天,可有效的减少土壤中的含菌量。还可在辣椒定植之前,用可湿性粉剂撒在土壤表面,或用点燃烟熏剂闷棚1~2天,都可以消除土壤中的病菌。土壤使用药剂杀菌后,不要忘记开棚通风换气,以免药剂残留在棚内,带来不必要的药害。严格来说,除了定植的土壤要杀菌消毒,育苗用的营养土,也要做好杀菌工作。常用的药剂有:噻菌灵烟剂、腐霉利烟剂、噻菌灵可湿性粉剂、嘧霉胺混悬剂等。在使用时,记得做好防护措施。2、田间栽培方面:关键词:降低湿度、减少植株伤口、提高植株抗性①、降低棚内湿度:大棚内的湿度越高,病害发生的可能性更大,想要减少辣椒灰霉病的发生,降低棚内湿度是必不可少的举措。而想要降低棚内湿度,这2点措施是基础。适当开棚通风换气,加强棚内空气流通,使棚内、棚外的气体能相互交换,降低棚内的相对湿度。开棚通风,可视情况而定,春季可在10点左右开棚,下午4点左右覆棚。如果碰上阴雨天,要减少开棚时间,可在中午温度较高时,进行短时间通风1~2小时。棚内的湿气,很多都来自于浇水,不合理的灌溉方法、时间,都会使棚内的湿度变高,尤其是在阴雨天浇水、土壤还湿润又浇水、大水漫灌等,都是不恰当的做法。可在定植时,结合地膜覆盖,在膜下装上灌溉系统,用小水滴灌的方式,能对水量有更好的控制,可有效降低田间湿度。②、完善农事操作:辣椒栽培过程中,良好的农事操作(整枝打杈、摘除病老叶、疏花疏果等),可以改善田间通风透光,助力高产量、高品质。但是不正确的操作方式,反而会给植株留下伤口,让病害有利侵染入口。因此,在农事操作时,要尽量避免出现大面积的伤口,操作时要“快、准、狠”,在完成之后可以在伤口处喷一遍杀菌剂,帮助伤口更快愈合。同时,在农事操作时间上,要选择晴天早晨,避开阴雨天和浇水前后进行。③、加强肥料管理:肥料为植株生长提供养分,不同肥料在辣椒生长上,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在辣椒生产上,要促进氮磷钾的平衡供给,促进辣椒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的平衡,提高植株的抗病害能力。另外,在生长中后期,还可适量添加叶面肥(如:磷酸二氢钾、尿素等),来延缓根系和叶片的衰老,增长采收时间,增加辣椒产量。3、化学防治方面:关键词:早发现早防治对辣椒灰霉病的防治,关键在于早发现早防治,不然一旦病害在田间流行,危害程度就会加重,防治也会变得难上加难。灰霉病的发生,一来喜有伤口的植株,二来喜正在开花的植株。因此在田间观察的时间上,要重点放在这两个时期。一经发现,除了要及时摘除被侵染的病残体,还有在发病初期就用药控制。为了有更好的药效,要避开阴雨天、浇水前后用药,同时为避免药害,对未使用过的药剂,要认真查看剂量和用法。常用药剂有:腐霉利可湿性粉剂、腐霉利烟剂、异菌脲可湿性粉剂、噻菌灵可湿性粉剂、嘧菌环胺可湿性粉剂、丙烷脒水剂、乙霉.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甲硫.乙霉威可湿性粉剂等。视情况而定,每隔5~7天使用一次,连续使用2~3次。综上总结:辣椒灰霉病,是很常见的真菌性病害,一旦发生又不及时防治,将会带来不必要的减产损失,因此在日常管理中,要争取将病害控制在发病初期。在防治上,只要药剂往往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所以在用药外,还有加强对土壤、栽培环境、温湿度管理、水肥管理等,多方位的管理措施,才能有效的控制病害的发展,才能将损失降低。文:乡村米粒图:百家号、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