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得了抑郁双相后,整天宅家里,怎么引

北京多长时间治疗白癜风好 http://pf.39.net/bdfyy/bdfzg/230312/13356139.html

本文字数约:字

阅读时间约:5分钟

本文章节:

01、孩子患病后不愿社交,是正常状态

02、如果孩子频繁出门,风险反而很大

03、不愿社交的3种程度,孩子属于哪种?

大部分青少年、学生群体得了抑郁症、双相障碍等精神障碍后,性格变得自我封闭。尤其是因病休学后,他们几乎整天待在家玩游戏、刷手机、睡觉,不想出门。有的还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和父母也没多少交流。

很多父母急坏了,他们觉得只有孩子愿意走出家门,与人打交道,这个病才能好起来呀!孩子再这样下去,岂不是要跟社会脱节,越来越自我封闭,整个人都废了吗?!

有些父母唉声叹气,以泪洗面,虽然不敢说孩子,但非常绝望;

有的则不断劝孩子多出去走走,接触接触人,“你这病就是憋出来的”,可孩子不听,还嫌父母烦;

有些父母脾气比较暴躁,尤其是父亲比较多见,急起来甚至会猛砸孩子房门,破门而入,对孩子破口大骂,引发激烈的亲子冲突。

如果家长有以上表现的话,请先冷静下来,恢复理性。这些都不是正确、科学的应对方式,不但没法让孩子愿意出门社交,还会让孩子的病情越来越严重,亲子关系越来越恶劣。

父母到底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真正愿意走出去社交,走向康复呢?

在今、明天的两篇文章中,我们会详细分析,并提供理性科学的应对方法。

01、孩子患病后不愿社交,是正常状态

首先,我理解父母想让孩子出门社交,这个出发点是好的,也是我们追求的康复目标。

但父母必须意识到这一点:

抑郁症、双相障碍患者不愿意社交,这是他们在非正常状态下的正常反应,是疾病的症状之一。

也就是说,在抑郁症、双相障碍患者病情有所好转前,要求他们出门社交,这个想法是不合理的,甚至可以说是荒谬的。

父母们要理解孩子目前的精神心理状态。抑郁症、双相障碍的孩子遭受过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通常,这些创伤中有很多就来自他们的社交圈子,比如学校同学、在外认识的朋友等。所以他们一面对这些人就容易激活创伤,感到十分焦虑、害怕,甚至恐慌。

编辑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让孩子加入一些新的圈子,认识一些新的朋友,行不行?

这往往也行不通。因为患病后的孩子往往是压抑、自卑、敏感的,有偏执型人格改变,哪怕面对友善的陌生人,他们也会感到不安,很怕别人瞧不起自己。

而且,对于休学的孩子来说,他们就更不愿意出门社交了。别人(尤其是邻居)动辄就好奇地问,“你怎么不用上学?”这会让孩子很尴尬,自卑感和病耻感更强。

那去找知道自己休学的好朋友玩吧?可别人往往要上课、写作业,未必有时间。就算有时间,那聊天时朋友难免会说起学校里的事,这又容易激活孩子的心理创伤,或者又勾起孩子的失落感,“大家都在学习和进步,只有我原地踏步”,“我跟朋友没话题了,他们要离我而去了”。

对于患者来说,这种滋味是非常难受的;不宅在家,还能怎么办呢?

很多患病孩子甚至感激现在的疫情防控常态化,他们想继续上课,但又惧怕上学,线上网课反而能他们暂时得以解脱,学习状态反而有所回升。可当学校恢复线下教学时,他们又会重新面临难题了。

所以,患者躲在家里,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起码暂时不用面对这些痛苦,心理上有一定的安全感;也避免了他们的叠加性心理创伤不断被激活,避免在社交中形成新的心理创伤,这对病情反而是有利的。

如果父母不理解这时孩子的感受和心理活动,总希望孩子走出去、跟人接触,甚至催促、强迫的话,孩子的情绪波动会更大,甚至跟父母大吵大闹,在家打人砸物。

那么复诊时,大夫就会认为孩子病情加重了,增加药量,甚至让孩子住院治疗。如果孩子本来的诊断是抑郁症,大夫还有可能认为孩子在家暴躁易怒是轻躁狂/躁狂发作,改诊断为双相障碍,这可是比抑郁症更严重的“重性精神疾病”。

如果是这样,父母岂不是好心办了坏事,与希望孩子好起来的初衷背道而驰了吗?!

02、如果孩子频繁出门,风险反而很大

不过,不是所有抑郁症、双相障碍患者都不愿出门,有小部分患者甚至出门得很频繁。这值得父母高度重视,判断是否属于以下情况。

第一,孩子是否出现了轻躁狂/躁狂发作?

轻躁狂/躁狂发作的核心症状为“三高”:

情感高涨,在那段时间内持续地感到喜悦、兴奋、甚至亢奋;

思维奔逸,说话多、语速快,爱跟人夸夸其谈;

精力旺盛,设立了很多计划并认为不难完成。

因为患者在轻躁狂/躁狂发作时自我感觉良好,他们不会回避社交,甚至很想找人交流,滔滔不绝地说自己的美好感受和计划。

编辑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果孩子被诊断为双相障碍,父母要特别留神孩子是否出现这种情况。

如果孩子被诊断抑郁症,父母也不要掉以轻心,部分抑郁症患者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如果孩子没有服用抗抑郁药,说明孩子有可能是典型的双相障碍患者,不是单纯的抑郁症,建议尽快就诊于精神科大夫,调整用药方案;如果正在服用抗抑郁药,则有可能是服用抗抑郁药后引起的“转躁”反应,这种情况我们在之前详细谈过我们的观点。

第二,孩子频繁出门,是不是为了去喝酒、滥用处方药,甚至是吸食毒品?

有的抑郁症、双相障碍患者会用不理性的方式释放内心的巨大压力,比如到酒吧去疯狂蹦迪、喝酒,到网吧打游戏通宵达旦,甚至有可能滥用处方药、毒品,演变为共病成瘾性疾病。

我们接诊过一位患者晓茜,根据她当时的病情,主流精神科大夫很可能会诊断为抑郁症,甚至双相障碍。她病情严重时抽烟、酗酒,经常不顾父母阻挠泡吧到凌晨,还吸过大麻、K粉、冰毒,吸“笑气”成瘾……

可能有的家长不知道“笑气”是什么。“笑气”是一氧化二氮,在临床中是一种麻醉气体,镇痛作用明显;也在食品工业中用于打发奶油、保鲜水果等。

可国内外很多年轻人爱上了吸食“笑气”带来的兴奋感,在酒吧或者狂欢派对中疯狂滥用,对身体带来极大的伤害。媒体曾报道,年一名在西雅图留学的中国学生因吸食“笑气”成瘾,半年后出现了无法站立、大小便失禁的症状,不得不结束留学返回国内治疗。

所以,父母们要谨慎防范,小心孩子滥用处方药和各种新型毒品,这会令孩子的病情更加复杂、难治。

第三,孩子是否频繁出门是否为了疯狂购物?

关于部分抑郁症、双相障碍患者过度购物的行为,我们上周专门推送了2篇文章进行分析。

第四,孩子是否陷入了不理性的恋爱关系?

尤其是家有女儿的父母,更要注意。

并不是说抑郁症、双相障碍患者一定不能谈恋爱,但如果孩子的病情仍比较严重的话,他们在感情中容易情绪不稳定,频繁与恋人吵架。

如果对方提出分手,孩子失恋了,这容易形成较重大的心理打击,很可能加重病情。

万一遇到“渣男”“渣女”,不但被甩,还遭遇了更大的心理伤害,孩子甚至有可能轻生,或者作出其他极端行为。

如果父亲发现女儿很容易陷入恋情中难以自拔、“恋爱脑”的话,还要主动反省父女之间的亲子关系。

我们在临床心理干预中发现,如果父女长期亲子关系不良,比如父亲缺乏对女儿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552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