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为专利事业奋斗20余载的作家王作林
■黄明山樊婧雯
他是一位勤奋的知青作家,也是一位艰辛的草根作家。
如果把他比作一只蚂蚁,他一直在努力啃食一块硬骨头;如果把他比作一只蜜蜂,他始终在竭力为世人酿造甜美;如果把他比作一只萤火虫,他披星戴月尽力照亮太阳未曾光顾的地方。
他历尽坎坷,照顾身患重病的独生女儿30余年;他呕心沥血,著有大小著作12部;他坚韧不拔,为国内几百万非职务专利权人呐喊20余年。这个人就是王作林。
一、父爱如山亲情似海
年7月1日,经过多年的下乡锻炼以后,王作林背着一只小背包走进了潜江市公路管理局(原潜江县公路管理段)的大门,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工人阶级。他与其他9名同时招工进城的男知青住在一间简陋的平房宿舍,睡在铺着稻草的地上,开始了他的养路生涯。他自小崇拜鲁迅,四大古典名著他看了一遍又一遍,《牛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他最喜爱的两本书。参加工作的当年年底,他就以优秀的表现,成为20多名新职工中唯一获得“市交通系统先进青年”和“市公路部门先进生产者”两项荣誉的青年。
一年多后,王作林又成为数百名新老职工队伍中,第一个被选拔到基层单位负责道班全面工作的最年轻的班长。在那个年代,以工代干是一种时髦,只有极少数职工才能获此殊荣。在这个岗位上,他一干就是10年,先后将4个老大难道班改变为市、地先进集体。年,他被选举为市局工会副主席。年,又调进市局机关担任第三产业公司经理,一干又是10年。在业余时间,他的小品、论文、通讯不时见诸报刊。
天有不测风云。突然降临的灾难,差点把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摧垮。他的独生女儿王雨香,在他的精心教育下,三四岁就能认识几百个汉字,五岁左右就会背诵唐诗宋词40多首,能歌擅舞,会琴会画。然而,年9月上旬,王雨香刚上学一个星期,因为哭,被老师罚站三节课,挨了几耳光、被揪了几下耳朵,受了惊吓,一口气憋着没哭出来,造成精神失常。几天后,不会说话了,总是呆呆地傻坐着。这对王作林的打击实在是太重了。同年,结婚7年的妻子又与他离婚,把精神失常的女儿丢给他。从此,漫漫30余年寻药求医之路上,洒下了几多辛酸泪,掏尽人间心肝情。王作林为自己唯一的女儿付出了一个父亲所能做的一切。
年12月,王作林因上消化道出血一直未愈,每天只能以软管进食或一点一点地吃软食,身体相当虚弱,医院、挂针、买菜都要带着寸步不离的病患女儿,十分艰难。况且,由于王雨香一直服药不对方(身体逐渐长高,原来的药量少了,常常在大街上就哭闹起来,有时在家里闹起来,也是头乱撞或哭昏过去。
王作林被女儿的病折腾得欲哭无泪,他意识到,如果不先把自己的病治好,父女二人将会面临生命危险。于是,从年12月17日起,王作林停了女儿的药。开始,王雨香睡不着觉,熬三四天才能睡几个小时,且只吃一顿饭,吃完又在床上躺上三四天。再给她服药,药片却无论如何也放不进她嘴里了。从年1月7日起,王雨香躺在床上六天六夜,不吃也不喝,更不说话。天寒地冻,孤独的王作林心急如焚,怎么办?精神病院远在百里之外,难啊!他在屋里对着孤灯独坐,两天两夜没合眼。那天上晚7点多,他去倒茶,经过女儿门旁时,似乎听到女儿在微弱地呼唤他:“爸爸,我要起……”
王作林急忙奔过去,靠近女儿的耳旁,激动而紧张地问:“雨香,你说什么?”
王作林庆幸自己听到了女儿的呼唤,如果这一秒钟错过了,后果不堪设想。
“爸爸,我想起,想吃饭,起不来了,我试了好几次,都起不来……”
王作林惊喜地说:“爸爸扶你起来!”
王作林扶起女儿,拿来毛衣给她穿好。女儿坐起来,有气无力地说:“爸爸,我的手抬不起来了,眼睛发黑……”
“听爸爸的话,喝一杯糖茶好不好?”
“好。”
王作林的心在颤抖,手也在颤抖,将一杯早已准备好的糖茶递到女儿嘴边,女儿一口气喝完了。看到女儿凹陷的脸颊,王作林的泪水汩汩落下。
帮女儿穿上毛衣、毛裤和棉衣,王作林又扶着女儿下床,王雨香说:“我的眼睛看不见了,走不动了……”
王作林忐忑不安地哄着女儿,扶着她一步一步走到桌边坐下,端过来一小碗稀饭,偷着泡上三片氯氮平片,让她吃。可能药量多了,王雨香喝完一小碗稀饭和一小杯豆奶,就说头昏,要上床睡觉。王作林扶她上了床,王雨香几分钟后就沉沉入睡,一觉睡到第二天下午,整整20个小时。次日晚上自己起来,吃了两小碗稀饭、一袋方便面和两碗西红柿汤。这顿饭吃了两个小时,王雨香边吃边笑,自言自语,既不和王作林说话,也不允许王作林问她话,和以前时刻纠缠大人的状态截然相反。吃完饭,服了三颗氯氮片,王雨香就站起来了,而且在一个地方一站就是几个小时,直到下半夜,才跑到床上去睡。一连几个月,日日如此。王作林无奈,不过好在女儿不打扰他做事,他就抓紧时间给全国各地专利权人写信,讨论发明工程如何推广的问题。
年5月29日,天已经很热了,女儿仍然穿着厚毛衣。王作林想尽办法,可女儿怎么也不肯换厚毛衣,有的人家已经开始吹电风扇了,这可如何是好呢?正当王作林一筹莫展时,王作林的母亲来了,他与母亲商量后,决定给女儿停药。第二天,母子二人好不容易才给王雨香换上单衣。可是,王雨香再也不起床了,既不说话,也睡不着觉,药也不吃了。到了第六天中午,王作林发现,王雨香的嘴已经歪了,他十分担心,这不是要活活饿死渴死吗?王作林焦急万分,突然想起,女儿不是爱吃冰琪淋吗,于是,立即跑下楼买了一个,放到女儿面前,说:“雨香,你看这是什么?吃不吃?”
王雨香张大嘴,表现出要吃的样子,王作林迅速将一勺冰琪淋喂到她嘴里,王雨香立刻咽了下去,一连吞下几口,她的舌头、口腔突然出血,舌面一瞬间又黑又紫。王作林吓坏了,他立刻意识到这是女儿的嘴巴干渴太久,突然遇冷所致。王作林不敢声张,又立即剥了一个橘子给女儿吃,想缓解一下王雨香口腔的温度。王雨香将橘子吞了下去,接着,王作林又按照女儿的习惯,让她喝了两杯糖茶水。王作林舒了一口气,女儿的命有救了。王作林边筹钱,边找领导要车子,准备送医院治疗。第九天中午,终于弄到车,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硬把女儿架上车,医院。一个月后,因为住院费太贵,王作林又要上班,只好带女儿出院。
由于配药不正确,王雨香经常吵闹,闹得左邻右舍不安宁。年10月底,王作林被迫又给女儿停了药。11月6日,经局领导签字,王作林从财务科借到元,领导为他安排了一辆车,将连续9天未进食的王雨香强行抬到车上,直奔沙市精神病院。接诊的是一位具有医科大学文凭但没有临床经验的医生。住院20余天,换了几次药,王雨香仍然不能正常吃饭,不是睡不着,就是一睡20个小时,有时候一天吃一顿饭,有时候两天吃一顿,而且还需要人喂。药物造成的副作用,让王雨香极为难受,张嘴吃饭前,往往要喘几十分钟的气,多数时间只能靠输液,王作林看着难过极了。
王作林从单位借的元钱已经用光,焦急、沉重、绝望难以言表。日夜煎熬,要侍候女儿,每天拖着病弱的身子奔波到几里外去买女儿喜欢吃的菜,回到病房用电炒锅做。有时,王雨香白天要输3瓶液,王作林必须紧紧握住她的手,稍一松开,王雨香就乱抓乱动,扎针处起了包,喊值班护士再重扎,时间久了,护士也不耐烦了……两年来,王作林的消化道顽疾一直难以治愈,天天服药,效果甚微。吃饭时稍微张大点口,喉咙、胸腔就剧烈疼痛,身体上的虚弱和精神上的崩溃,使他一度难以支撑下去。
夜间,痛苦中的王作林大声呻吟,医生在门旁听见了,说:“这样不行,你必须回去治病,你女儿要转入重症病房……”
12月2日,医生连说带劝,将王作林推进一间会议室,不让王雨香看见他。然后,七八名医生、护士将王雨香的手脚捆住,用被子包住她,架着她,将她转移至重症病房。王雨香拼命挣扎,大哭大喊:“爸爸!爸爸!救命!救命!”
医生的用药不准,给病人和病人家属带来了终生的心灵伤害。
看到女儿的惨状,听到女儿凄厉的哭喊,悲痛欲绝的王作林,在女儿被架到楼梯转弯处时,终于控制不住,发了疯似地往墙上撞头,接着冲出门外,跌倒在地板上,爬、追、哭、喊……
“雨香,雨香,我的女儿,我的宝宝,爸爸没本事把你的病治好,爸爸无能……”
医生和其他病人家属纷纷围住王作林,拉着他,不断劝慰。王作林失控地跪在地上,对着苍天呼喊:“我的女儿,雨香,爸爸再也不能在你身边了,再也不能哄你吃、哄你睡、哄你服药了,再也没有人耐心地呵护你了,你要受大苦了……”
年12月23日,王作林的二弟租了辆小车,陪着医院探望王雨香。经过几次交涉,两个小时后才准许母子三人进病房。王作林预感情况不妙。在容纳几十个病人的大病房,王雨香穿着病号服,侧卧在一张小病床上,脸又黄又瘦,两条辫子全剪了,额头上敷了一大块纱布,声音也变了,又细又尖,低低地喊:“爸爸,你昨天晚上来了,怎么又回去了?”一连说了几遍。王作林一阵心疼和酸楚,意识到,可能是医生或护士在哄骗女儿。
王雨香的额头缝了好几针,还未拆线。王作林与母亲商量后,决心让女儿出院。再在这里折腾几天,女儿恐怕要没命了。
回家的路上,王雨香断断续续地说,自己天天心口痛、胃痛,大便时晕倒在卫生间。有一天早上刚睡着,被护士一脚踢下床,跌在地上起不来,她又哭又喊,被护士用高跟皮鞋踢破了头。
王雨香说:“爸爸,流了一大滩血,是黑色的,护士吓得跑出去喊人去了,我就什么也看不见了……”王雨香的双手及臂膀被火剪子抽出一道道伤痕。王作林从不和人争论是非,一是没有精力,二是觉得这世上的是非原本就难以分清。从女儿在学校被老师吓病,到现在又被护士虐待成这样,王作林把这一切的苦楚都强行吞下肚。
接女儿回家后,王作林找来有关医书,买来治疗此病的五种药,耐心地、一点一点地,调配药的剂量。经过两年多试验,王作林终于调配出了稳定女儿病情的配方。后来,又加上十三味槟榔中药,这种中药治疗强迫症疗效很好。连服此药4年,王雨香白天不吃西药了,只是晚上还需要吃4片氯氮平片,她能上菜市场买菜、回家做饭,会打电话叫爸爸回家吃饭。
但好景不长,十三味槟榔停售了。年之后,王雨香的病又加重了,一天要吃16片氯氮平片,常常全身发抖,手有时抖得拿不起筷子。再后来,需要36个小时吃一次药,6片氯氮平片、3片盐酸氯米帕明片。36个小时内只睡一次觉,只吃一顿饭,吃一顿饭耗时8个小时以上,相当于吃两顿饭的饭量。这样的日子,常人难以想象。
二、呕心沥血创作热泪湿透小说
苦难的人生经历,有时候能变成一种精神财富。在一个难眠的夜晚,听到女儿的打鼾声后,王作林披衣下床,打开电灯,开始文学创作,作品名为《四十二年大学梦》,这是一部30集电视连续剧的剧本。在3年多时间里,他写出了30万字的初稿。在那些创作的日子里,王作林常常在冬夜,披上棉被坐在被窝里写稿,屋里没有暖气,只能在被窝里暖暖冻僵的手再写下去。年,剧本出版了,王作林于年幸运地加入了湖北省作家协会。此后,根据剧本内容,他又创作了19万字长篇小说《冻土下的爱》,于年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年10月18日,湖北省作家协会召开王作林长篇小说《冻土下的爱》研讨会。研讨会由省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高晓晖主持。省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梁必文代表主办方致辞,省作协副主席刘川鄂等专家学者,以及来自潜江市相关专家、媒体记者共20多人与会。
《冻土下的爱》在写作手法上,将纪实与抒情相结合,对生命和人性的主题进行了深刻的探索,诠释了一个人、一个群体的成长经历,真实再现了一个时代的发展和进步。
省作协副主席梁必文在致辞中说:“这部作品跨度长、人物多,以类似传记的手法写出了一代人的坎坷命运。语言平实,细节生动感人,引人反思。希望我省作家尤其是基层作家,学习王作林艰苦创作的精神,将更多的生活经历提炼成更好的文学作品。”
与会评论家进行了热烈的研讨,充分肯定了王作林“用生命写作”的创作精神和作品的档案历史价值,认为作品“融入了生命的写作姿态”“叙述了一种在场性的历史”,写出了严酷时代里人们对向善向美的强烈追求。
与会学者还就作家的写作姿态与文学精神、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生活真实与文学真实、思想力与文学表达等话题,发表了各自不同的见解。
《冻土下的爱》经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第一版余册销完后,出版社给王作林汇来了1万多元稿酬。这期间,不少认识或陌生的读者给王作林打电话,赞赏其作品的感人亮点,如郑州市《慈善报》主编王改明于千里之外给他来电,说虽然与王作林素未谋面,但他预感这部作品会辉煌于世,并在年5月,不远千里来潜江拜会王作林。潜江市园林二中教师施劲松看完王作林的小说后,第二天就跑到他的住处说:“我是一口气看完的,还流了泪,这是十几年来我看到的最动人的一部好小说。”潜江电视台连续两晚在新闻频道播放湖北省作协召开《冻土下的爱》研讨会的录像。文学博士生李聪聪撰写了长篇评论《唯梦想与爱不可辜负——评王作林长篇小说冻土下的爱》,并在年《长江丛刊》第一期发表。记者刘望舒撰写的关于王作林的长篇通讯《一位草根作家的梦》于年10月17日在《潜江日报》刊出。
小说的初步成功,激发了王作林更大的创作热情。他将《冻土下的爱》删去9万多字,又增加了18万字新内容,历经几年精雕细琢,最终以28万字定稿,并命名为《梦想之歌》。目前,王作林正为《梦想之歌》寻找出版社。在创作过程中,王作林常常为小说中男女主角的坎坷命运和动人心弦的情节流泪不止。
15年前,王作林有幸结识了潜江市宜生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涤华。刘涤华看了王作林的《四十二年大学梦》后,对这位为人民鼓与呼的作者赞赏有加又十分同情。对王作林来说,刘涤华是他的贵人,每逢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刘涤华总会上门给王作林送来慰问品,同时,给王雨香送1万元的生活补贴。年,听说王作林要回离别40多年的故乡徐州市,但是没有经费,刘涤华就安排一辆九座专车和一位专职司机,并送上1万元路费,耗时12天,让王作林带着女儿和几名大学生赴徐州探访亲友,去山东东营市与28位《冻土下的爱》的原型人物聚会。王作林带领几名大学生创业时,刘涤华送来3万元资金支持;出版《冻土下的爱》时,刘涤华送来3万元。得友如斯,王作林只有加倍为社会奉献,以回报好友。
三、领跑发明工程创新出自民间
年,香港新华通讯出版社出版了一部大型图书《世界优秀专利技术精选》,书中收录了王作林的发明专利项目“诗棋”。王作林根据自己几年来设计小发明、携重病女儿去郑州参加第五届中国专利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的种种曲折艰难,撰写了筹备中国专利技术开发实业公司发起书和登记表,并一口气打印份,又买来枚邮票和个信封,让患病的女儿向辞书中20余省市的非职务专利权人寄出,呼吁大家团结起来,自筹资金,开发自有专利,完成创业初期的积累。
至年3月底,有20余省市45位专利权人回函,20人提出了各种建议或表示祝贺,25人积极响应,并决心参与王作林发起的活动。虽然人数太少,但王作林第一次作工作汇报时,这样说:“朋友们,尽管加上我只有26人参加,但我不泄气,也决不打退堂鼓,如果这26人住在同一个城市里,其力量并不小……”
在一个多月的发函期间,父女二人共寄出封信,按各省市分门别类做好登记。在天真的女儿看来,爸爸搞“发起书”活动无疑是神圣的,她无法理解这可能是一种耗费精力和金钱的无效劳动,只是乖乖地按照爸爸的嘱咐,抑制着极为难受的“奋乃静”药物的副作用,强打精神,每天认真地一个字一个字地在信封上写出寄件人地址,收件人地址则由王作林填写。每隔一个星期,父女两人就抬着一大包信件,深一脚浅一脚地踩着厚厚的积雪去邮局寄发。很少接触社会的女儿,走在刺骨的寒风里,忽然冒出一句话:“爸爸,跟着您干事业,我就忘记难受了。”
孤独的王作林四顾茫茫的陌生人群,心里涌出一丝温暖,酸涩的泪水夺眶而出。每天夜晚,女儿服药沉沉入睡后,王作林将自己关在室温几近零度的卧室里,伏在昏暗的台灯下,常常工作到后半夜。白天的时间太少,买菜、做饭,跑医院,给女儿熬中药、服西药,能用在工作上的时间真的很有限。有时候,他觉得太冷,就将被子披在身上,继续草拟未来公司的章程、操作方案等。如此辛劳,身体得了感冒,开始发烧。王作林买来治感冒的药,一种药吃不好,就换另外一种,有时感觉药效不够就加倍吃。直到全部信件发完,他的感冒也没好。一天早晨起来,王作林的上消化道突然出血,几乎无法进食,医院。一检查,医生大吃一惊,他的整个喉管血糊糊一片,医生要他住院治疗。这个不大不小的病,整整折磨了王作林三四年之久。
年阴历正月初五,上海专利权人、高级工程师朱达汉,函约王作林于仙桃市郑场镇会面,商谈在上海浦东首先成立公司的事宜。王作林忍着上消化道出血的剧痛,从医院挂完针,租了辆小车,匆匆赶去赴约。这是中国经济革命进程中,非职务专利权人自发地第一次握手。虽然是两个小人物,却代表了上海和湖北以及全国各地数十万非职务专利权人振兴中华的心声和意志。
年秋冬,由朱达汉牵头,率先在上海召开了三次专利权人恳谈会,20余位专利权人自筹资金35万元,组建了上海天旭科技有限公司。
在一只眼睛勉强能看见字的情况下,王作林仍执着于他的事业,他颤抖着受伤的手草拟了发明工程章程的蓝图。发明工程章程在20余省市近百名专利权人的反复讨论、修订中出台。从筹备公司到发明工程的诞生,历经整整3年,发函近万封,撰写材料百万余字,打印各种资料数万份,王作林所耗费的精力和意志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几乎是九死一生的拼搏。一位贫病交加的普通人为什么去尽力倡导一项宏大的公益事业呢?只能说,这是一种精神,一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进取精神和奉献精神。
“发明工程”的意义何在呢?十多年前,一位业余摄影家为一名失学的山区小女孩照了张相片,那是一张大家都很熟悉的一双渴盼读书的大眼睛女孩的照片。在一次影展中被邓小平注意到了,于是,这位历史伟人挥笔写下“希望工程”四个大字,从此,“希望工程”在神州大地开花结果。每一位中华儿女谈及此事,都会为“科教兴国”的“教”得到全面落实而感到舒心。然而,“教”需要扶贫,“科”要不要扶贫?回答是肯定的。在我们这个发展中大国,发明创造还远远没有教育那样为人重视。中国专利法颁布30多年来,几百万件专利项目绝大部分束之高阁,上百万专利项目失效。美国有家公司委托其北京分部在实用新型失效专利库里挑挑拣拣,白白捧走了一批专利技术,节约了上百万美元转让费。这座被遗忘的“金山”让千万发明家痛心疾首,仰天长叹!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的成果白白送了人!这种状况如果长期存在下去,“科教兴国”就成了一条腿走路,国家大型科研与民间的发明创造就不能齐头并进,人民群众的发明创造热情就无法长盛不衰,又何谈发明致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就成为中华民族走向繁荣昌盛的动力。
当市场经济体制代替计划经济体制,新旧体制之间必然会出现不能融合的断层,中国专利市场就处在这断层中,尤其是非职务专利权人,处在断层的最底层。“发明工程”的重要意义,就是针对这一断层思索的一种科学对策,一种解决方案,一种呼吁人们认识体制转轨中盲点和误区的途径,一种呼吁国家政策宽泛和倾斜的象征工程。“发明工程”是“希望工程”的姊妹工程,是“科教兴国”另一方面的落实。
向社会推出“发明工程”,必须有一个合法的载体。为此,王作林与众多同仁反复磋商,决定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先成立一个以非职务专利权人为主体的潜江市发明家协会。成立协会需要3万元注册资金以及办公场所等,这对一无所有的王作林来说,是个天大的难题。从年初至年10月,王作林发函数千份,呼吁众多同仁共同想办法。北京高级工程师孟庆夏、教授级高工苗润岑、河北中学生侯力文、浙江高级工程师汪维礼、陕西专利权人王建国、山西专利权人史志国和杨振福等,从资金和精神上都给予王作林真诚的援助和支持。潜江市热心于这项事业的十几位爱心人士更是积极参与和努力。王作林带着患病的女儿,到有关部门奔波数十次,终于在年10月17日,将潜江市发明家协会批文拿到手,并于年11月26日,在潜江宾馆召开了成立大会。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部分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到会祝贺,北京航天工业部高级工程师孟庆夏发来贺电,上海、浙江、河北、湖南专利权人来信来电祝贺,上海、安徽专利权人派代表到会祝贺。会上,发行了王作林撰写的30万字长篇纪实文学《情怀》,该书收录了全国非职务专利权人上百封来信,包括组建“发明工程”的章程等内容。
几年来,王作林呕心沥血,历经千般苦万般痛,人病了,财空了,终于为非职务专利权人的公益事业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他的拼搏精神,为非职务专利权人奔走呼号的忘我斗志,赢得了20余省市近百名专利权人的拥戴,这其中有数十位专家、教授、作家、高级工程师等,一致推举他为会长,负责协会的全面工作。
人活在世上,财富很重要。王作林父女俩生病的这些年,有着比别人更深刻的体会,人没有钱,万万不行,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应当将义放在金钱之上。他的文友——黑龙江省政协委员、高级工程师葛玉琳先生写给他的信中,有一首题为《人生就是一支歌》的诗,这样写道:
人的一生坎坷多,
坎坷本身就是歌。
没有坎坷没有歌,
甜也歌来苦也歌。
甜歌没有苦歌多,
唱支甜歌美如画,
唱支苦歌心里乐。
我们不能苛求一位发明家或专利权人同时又是企业家;不能要求一位诗人或作家同时又是高官显贵;也不能要求一位社会活动家或专业人才同时又是拥有千万财富的厂长、经理。王作林在如此艰难的家境中,做到这些已难能可贵。
在开展发明创造的活动中,王作林认为青少年是最富于创新思维的群体。年3月21日,王作林给潜江市委书记刘雪荣呈上一份“建议潜江市设立并大力开展小发明专利创业工程”的建议信。十多天后,批文下来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我们要形成一种鼓励发明、专利创业的机制。协会的工作值得充分肯定。请有关部门大力支持配合。——刘雪荣。”这样,在发明创造轨道上缓缓运行的这列民间造列车——潜江市发明家协会开始加速运行了。
年夏,王作林经多方联络,由共青团潜江市委员会、潜江市教育局、潜江市科学技术局、潜江市妇女联合会、潜江市科学技术协会、潜江市发明家协会共同举办了“长江路桥杯”潜江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湖北长江路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启炎给予了资金上的支持。活动展开后,王作林带领几名骨干会员深入社会各单位、各学校广泛宣传,掀起了大赛热潮。参加比赛的人员有从教多年的教师,也有初次尝试小发明的学生;有结合生产搞发明的农民,也有热心创造事业的待业青年。参赛作品大到液化防爆系列保安器,小到一种节能蜡烛,涵盖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一件作品都有创新亮点。大赛于年底结束,共收到参赛作品件,6个单位获优秀组织奖,11名同志被评为“优秀组织工作者”,45名同志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15件作品获一等奖,48件作品获二等奖,71件作品获三等奖。王作林为其中20件获奖作品免费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不久,专利证书全部下达。为此,当年潜江市申请专利从排名70位之后跃升到前10名。王作林主持的协会受到有关部门的称赞。该协会年改名潜江市知识产权协会。
王作林又深入潜江市渔洋二中、总口中学、莫市中学、物探中学、竹根滩中学、潜江市党校,举办了“小发明与专利申请”讲座,听讲师生余人,受到了广大师生和青年的热烈欢迎。
张金镇木里垸小学教师刘洪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明了多功能汉语拼音拼读板,应用效果非常好。刘洪波性子很急,找到王作林,巴不得几天就拿到国家专利局的批准文件。他索性住在潜江,一天三次来询问。他的创新热情感动了王作林。这期间,协会正组织会员前往福建参加首届海峡两岸新技术博览会,要指导参会人员制作展板,工作十分繁忙,但王作林还是熬了一通宵,为他撰写、绘出读板图样专利申请文件。天不亮,就乘车去省知识产权局,下午3点就给他拿回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受理书和申请号。刘洪波高兴地笑了:“你真是说话算数,48小时办了一项专利下来,我真是服了!”听说协会就要动身参展了,刘洪波立即赶回学校,请了假,于年11月26日赶到潜江,一行9人,带着4副模型、9块展板、1万多份宣传资料,远赴福建参展。到了石狮,才发现多家参展团均为大公司、大专院校,协会是唯一的民间组织。市科技局副局长管宏华随后赶到石狮,为协会一行人进行指导。同去的另一位60多岁的老人,向几位亲戚借钱才凑够了来回车费,自己带了一皮箱干粮,天天吃,不舍得下餐馆。这几件辛酸的事,只是协会几年来许许多多故事中的一些小插曲,多少可歌可泣又可叹的发明故事,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年,王作林接到武汉知识产权局和市科技局的通知,让他组团赴武汉参加第二届中国汉正街实用专利技术与民间资本对接洽谈会,在一无经费、二无专职工作人员的情况下,王作林向几个朋友借款元,发函封,邀集了12省26名会员,带着46件专利项目,数万份宣传资料,20多件产品模型、录像,31块展板和4个展台亮相武汉市。潜江市科技局局长鄢来荣亲赴武汉鼓励协会参展人员。为了发明事业,为了发明致富,王作林带着这些民间专利权人,为潜江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奥运会百米赛跑冠军海因斯曾说,成功的门都是虚掩着的。王作林总是用这句话来鼓励自己和其他发明人。对于潜江市知识产权协会的50多名会员来说,发明致富的大门也许太厚重了,但他们尝试着去敲了、去推了。年,王作林一个人去郑州参加中国第五届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年,王作林带领9名会员去石狮,年又带领26名各地非职务专利权人去了武汉。
年,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舒正荣力排众议,坚定不移地推荐王作林为“湖北省专利先进工作者”。这位留美博士在会上说:“王作林不是为了钱,他是把专利当作一项事业来做。”当时,湖北省70多个县市中,王作林是唯一的省先进代表。年、年、年,王作林卖了福利房,出版了《发明创造未来》50万字的学术专著,舒正荣和刘涤华为他题字。此书获得潜江市年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奖金元。王作林花8万元印了册书,无偿送给企业和发明爱好者。他一次又一次带领非职务专利权人参展、办实体、组建公司,发明致富这扇大门开始活动了。如果专利权人继续团结奋斗下去,如果将来有更多的专利权人加入其协会,那会怎样呢?年,王作林与雷道银合作申报了“公式动力循环助增系统”实用新型及发明两件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已下达,认定该技术可以使所有的动力车增加2倍动力。至年,王作林已为社会各界代写代报专利一千余件。我们衷心祝愿这些非职务专利权人在王作林的带领下,有一天会推开发明致富这扇大门。
本文原载于《时代报告》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