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椿褐斑病
症状识别:主要危害叶片,以2~3年生长期香椿树发生受害重。发病初期在叶面产生红褐至锈褐色坏死斑点,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大斑,后期在病斑正面和背面产生明显灰白色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严重时病叶枯死脱落。
发病规律:香椿褐斑病是由尾孢霉引起的真菌病害。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丛在病叶上或随病残体遗落在土壤中越冬,保护地栽培条件下可周年危害。病菌孢子借气流和灌溉水传播。棚内浇水后空气湿度大或春秋昼夜温差大,夜间叶面结露时间长,病害发生严重。
防治方法:清洁田园。秋冬认真清除枯枝病叶,集中深埋或烧毁,减少越冬菌源。加强管理。棚内浇水后,及时清沟排水,适当打掉部分老叶,增加植株通风透光,降低湿度,提高抗病力。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开始喷洒10%世高水分散粒剂~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倍液、70%代森锰锌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倍液、大生可湿性粉剂倍液,隔7~10天喷一次药,连喷2~3次。
农业生产中常用农药和施药方法有哪些!
有关蔬菜常用农药的使用说明和注意事项可参考:34种蔬菜常用杀菌剂的使用说明和注意事项;有关农业生产上常见的农药施药方法可参考:常用的12大施药方法介绍;有关农业生产农药混合施用的技术标准可参考:农业生产农药混合施用的技术标准。
香椿根腐病(丝核菌根腐)
症状识别:主要危害幼苗和半成株。幼苗染病多造成芽腐、立枯或猝倒。大苗和半成株染病则表现为茎基和叶片腐烂,潮湿时病叶表面产生稀疏白霉,茎基病部皮层出现初为红褐色、后为黑褐色水渍状不规则大斑,最后腐烂。病害继续发展,根及根茎组织变色坏死,病部表皮极易与木质部分离脱落。染病植株生长发育缓慢,萎蔫落叶,最后全株枯死。
发病规律:香椿根腐病是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真菌病害。病菌可在土壤中长期存活,菌丝和菌核随病残体越冬,借浇水、施肥和病土传播。菌丝侵染寄主的土壤温度为10~28℃,以16~20℃最适宜。平地栽植、排水不良、土壤湿度过大、施肥过量造成根系烧伤均易引起发病。
防治方法:减少菌源。香椿采摘后彻底清理病残体及田间杂草,减少田间菌源。合理进行水肥管理。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高温季节适当灌水,降低地温,控制发病。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适时喷雾防治,可选用40%福星乳油0~倍液,或50%复方苯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倍液、40%多硫悬浮剂倍液,间隔7~10天喷一次或视病情发展而定,连续防治2~3次。
香椿炭疽病
症状识别:主要危害叶片,有时亦危害叶柄和嫩枝。叶片染病,初形成暗绿色水渍状斑点,后转变成红褐色不规则斑。棚内湿度大时,病斑向周围扩展成较宽的灰绿色侵染环,边缘浅褐色至暗绿色,后形成较大的坏死斑,最后病斑中央由里向外产生黑色粒点,即病菌分生孢子盘。病斑在后期易破裂、穿孔或脱落。叶柄和嫩枝、嫩茎染病后呈浅褐色坏死。病害严重时,造成许多枝叶枯死。
发病规律:香椿炭疽病是由刺盘孢菌引起的真菌病害。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随病残体越冬,在保护地栽培条件下可周年危害。病菌孢子借气流和灌溉水传播,从伤口侵入,也可直接侵入,在田间不断进行再侵染,遇有高温高湿时,病害即可发生。
防治方法:清洁田园。剪去病枝、病叶,清除地面或植株下部枯枝落叶,减少菌源。加强棚内管理。避免种植过密,浇水后及时排水降湿,减轻病害发生。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开始进行喷雾防治。可供选用的药剂有: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倍液、62.5%代·腈菌唑可湿性粉剂~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倍液、10%世高水分散粒剂~倍液。
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