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诚言呈语
本文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转发分享。
讲真的,如果不看自媒体的话,你都不知道“祖国的人才都去美国效力”了。
类似的题材,看了不下20个版本。
颜宁“负气出走”了,我们为什么留不住人才?
许晨阳“留下三句话”了,我们为什么留不住人才?
张钺留美了,我们为什么留不住人才?
…
看得我心惊肉跳,为祖国的未来着实地“担忧”了好一阵子。
但是仔细想想,人才全跑光了,可我们这些年的发展不仅没变慢,甚至还越来越快。
这样的结果,难道全都是普通人创造出来的?
当然了,人才是怎么也不嫌多的。有能耐的科学家,哪怕走了一个也可惜。
有些人说“我们留不住人才”,确实是一腔热情忧国忧民,只不过是结论下的偏激了点而已,这无可厚非。
但是公知却不同。
他们一改前些年“无脑喷”的操作,假借爱国之名,却将一些个例上升到了整个层面上,进而攻击国内的教育和科研体制。
我拢了拢他们对“留不住人才”原因的剖析,主要大致有四种。
论资排辈严重;学术环境差;科研人员待遇差;爱国教育缺失。
我先不下结论,但是要理性地分析这些问题的话,我想有两个核心问题,也应该先考虑清楚。
01高薪的本质
为了防“喷”,我先说个我认同的一点——待遇。
其实客观地说,我国科研人员的待遇真算不上差。但是比起美国来说,可能还有可提升之处。
为什么比美国待遇低?
是我们舍不得给钱,还是美国太舍得给钱?
其实都不是。
科学研究,不是让你没事瞎琢磨着玩的,一切都得用成果说话。
成果是什么?是可以落地、能变现、有高附加值的先进技术。
而更先进的技术,就意味着更高的利润,和更充沛的发展循环动力。
举个例子。
这两年炒内存条炒得很凶。一个普普通通的内存条,从来块钱,一直炒到了多。
按理说,这种半消耗性质,而且迭代频率较高的商品,买到手来只会越来越不值钱才对。但是为什么它却能疯涨?
问题就在晶元颗粒上。
晶元颗粒是内存条技术的核心之一。
但是国外的颗粒厂没事就给你失个火、发个大水什么的,有时候晶元颗粒库的氮气都能泄露了…
虽然你知道这分明就是涨价的借口,但是只要你有需要,就不能不接受这样奇葩的理由。
因为国内造不出来。
但是自从5月份某电商平台不声不响地上市了一个纯国产颗粒制造,而且只卖元的内存条后。国外的火灾也没了,洪水也退了,氮气当然也不泄露了。
而且原价多的国外内存条,在第二天就降价到了,比京东方的还便宜。
如果没有长鑫的国产颗粒面世,可能我们一直都不知道自己用了几十年的东西,这这么长的时间里,究竟“割”了我们多少韭菜。
而手握高利润的外国企业,就有足够的资本去投入到技术的研发,和设备的更迭上去。更有足够的财力,去支撑他们高薪挖墙角。
但是当超额利润消失了呢?
就拿国产手机来说,不一样逼得那个从不降价的苹果打八折么。
这时候,还有谁会去捧那个“贵有贵的道理”的臭脚?
说到底,这压根就是不是美国人舍不舍得给钱的问题,而是他们百年以来积累的技术优势和资本优势,可以支撑他们在我们给得起的价格上,再上一个台阶。
当然,你可以说要加强爱国教育,鼓励人才学成后回馈祖国。
这一点我当然也赞成。
但是一个在美国留学刚毕业的博士生,如果回到国内的话,算是人才吗?
也算,但是从学术水平上来说,这跟没到国外留学的国内学子相比,其实就没多大差别。
你还不如让他在国外跟着师傅多干几年,然后再连人带技术,甚至带上科研成果一起回国,这不更香吗。
这还真不是我的臆测。
你看这些年回国的科学家,从施一公到饶毅,从姚期智到哈佛八剑,哪有一个是岁数小的。
所以,真的没必要这么着急下结论。
即便是他们这辈子都不回来了,从近十年来看,难道我们发展的还慢吗?
02不拘一格降人才,但你首先得是人才
“论资排辈严重”这一点,其实我是做了一个缩略的总结。
像不重用青年科学家、不敢破格提拔人才等等观点,指向的其实都是同一个问题。
你有特长、有能力这都是正常的,通过知识的积累和科研工作的磨砺,确实有不少年少成名的人。
但是成名,不代表学术水平真正在某一个领域达到了顶尖的高度。
知识,都是要通过学习、研究、实验和沉淀这套循环沉淀下来的,每个阶段的过程不同,但所需要的一个重要因素却是相同的:时间。
自然科学的学习是一个硬积累的过程。
你天赋异禀,在三十来岁担当技术骨干是可以的。但是在这个年龄达到国内顶尖科学家的水平,不太合规律,也不是特别的现实。
所以我没太搞清楚,公知嘴里说的论资排辈压制了年轻科学家的成长,到底有什么能站得住脚的论据。
话又说回来了,那些张开嘴就去指责别人,照着镜子又看不到自己的人,他们口中的“人才”,究竟真的是客观水平足够的人才,还是自己眼中的“人才”?
这还真不好说。
而且,要是动不动就“破例”、“破格”提拔。
那这不仅不能说明你“不拘一格降人才”,反而说明这套选材制度本身就有大问题。
但还是那句话,从发展结果来看,虽然我们有值得改善的地方,但是上升到体制性的问题,也不客观。
03写在最后
“人才流失”的问题,从具体案例来看,确实可惜。
但是放到更宽的视野下来说的话,压根就不至于像公知嘴里说的那么吓人。
有的人,就是这么矛盾。
国内的权威,在他眼里全都是“砖家”。但是只要牵扯到了国外的任何风吹草动,他立刻谦虚得一塌糊涂,上来就呼吁人们“深刻反思”。
但是针对你们这种别有用心的呼吁,我也“反思”过了。
结论就像上面所说的那样,不一定是我们需要反思的问题太多了,而是现在的公知,已经进化到了学会利用人们的爱国热情,假装和你站在同一战线,然后换个“身份”继续喷的层次了。
仅此而已。
趣谈教育新鲜事,大型表情包工厂。在这里,有故事、有观点,有逻辑、有深度。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