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新中国丨一生常耻为身谋化学家柳

本期人物:柳大纲

柳大纲:一生常耻为身谋

(精彩预告)

为献礼新中国70华诞,“湖南卫视新闻当事人”推出特别节目《为了新中国》,致敬那些为新中国建设做出特殊贡献的科学家们。本期节目,由化学家柳大纲的孙辈带我们探寻他的足迹。

年2月8日,柳大纲出生在江苏仪征县一个传统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柳承元是清末秀才,一生从事小学教育工作。柳大纲幼年丧母,父亲兼顾母职,对他管教十分严格。

在父亲的影响之下,柳大纲养成了勤奋好学、沉着善思的品格。他爱读书、好读书,且自幼天资聪颖,因此学习成绩十分突出。

年,柳大纲就读于江苏省立第八中学,这是一所集先进教学理念、设备、模式为一体的中学。在当时教育制度普遍延用清朝旧制的情况下,这所中学已经开始推行文理分科,由此可见其理念的先进和师资力量的强大。良好的学习环境给了柳大纲学习的动力和进步的空间,为他日后的科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6岁那年,柳大纲由江苏省立第八中学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著名物理学家赵忠尧、化学家吴学周等成了同班同学。

虽然大学期间学的是自然科学研究,但柳大纲始终没有忘记父亲的谆谆教诲:修身当终身不废,要学真本领为国为家。

年,24岁的柳大纲到《科学》杂志从事编译工作。在此,柳大纲编译了5篇作品,其中有3篇是科学人物略传,这些科学人物成了柳大纲未来人生的标杆,他在他们身上找到了力量和方向。从此,柳大纲暗暗下决心,要向他们学习,要以这些科学大家为榜样,将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的科学事业。

年,中央研究院选派柳大纲到美国进修。2年后,柳大纲获得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研究院博士学位。拿到博士学位后,柳大纲急于回国,想把自己的所学贡献给自己的国家。经过多方努力,柳大纲终于于年初携带大批图书资料回国,回国后,到中央研究院化学所任职。

新中国成立之际,陈毅任上海市市长。在一次公开讲话中,陈毅提到“科学为了人民”。陈毅的这句话给了柳大纲很大的触动。此后,他又在北京人民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中听到“科学服务工农”,同样受到很大的触动。这两次触动对于柳大纲来说,无异于精神的洗礼,他的人生轨迹从这里开始转变。

年,为了支持东北重工业建设,吴学周、柳大纲组织动员上海物理化学所北迁长春。当时上海的生活条件远远好过长春,北迁意味着要放弃南方相对优越的生活,要适应北方的寒冷和艰苦。但是为了共和国的建设大局,柳大纲义无反顾,奔赴冰天雪地的北国。

在这一时期,柳大纲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了无毒荧光灯粉,并以此为基础,成功研制出了中国第一只无毒荧光灯。

解放初期,中国没有荧光灯,柳大纲就组织攻关无毒荧光灯材料。后来,国家需要保护古典建筑。他就服从国家安排,放弃了荧光材料研究,带着人到了波兰去学习土壤矽化加固技术。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粮食缺乏,农业急需氮磷钾三大化肥,然而我们国家没有钾肥。面对农业现代化对钾肥的需求迫切,年柳大纲带领中国科学院盐湖科学调查队进入柴达木盆地进行科学考察。

考察期间先是发现了提取钾肥的原料:光卤石,随后又提出了从盐湖直接提取钾、锂、硼重要资源的有效工艺。在年,他组织成立了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这些研究为今天察尔汗盐湖大规模生产钾肥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为开发大西北、利用我国重要的无机矿物资源、促进国民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

年9月14日,柳大纲先生于北京家中逝世。而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嘴中念叨的还是大西北。

柳大纲先生去世后,家属根据其遗愿,将他和夫人樊君姗一生省吃俭用,仅有的一点存款加上祖宅售出后分得的共两万元积蓄捐献作为奖励基金,设立“柳大纲优秀青年科技奖”。

“柳大纲优秀青年科技奖”旨在鼓励青年科技人员,特别是西部及边远地区从事化学研究的科研工作者。

柳大纲先生已经去世了二十八年,但他的精神一直激励着后辈,他的故事一直感动着我们。

00:20

鸣谢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

祖国需要什么,

他就研究什么;

人民需要什么,

他就发展什么。

这就是新中国第一代化学家

柳大纲的人生写照。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727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