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丨偷换概念减养分,伪劣化肥须严治

早期白癜风可以治疗好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302316.html

偷换概念减养分,伪劣化肥须严治

半月谈记者赵久龙侯文坤刘智强黄腾柴婷

肥料是粮食的“粮食”。半月谈记者在多地走访发现,当前有的地方化肥市场仍不同程度存在偷换概念、偷减养分等问题。对化肥生产和流通环节,亟待加大监管力度。

土壤调理剂冒充磷酸二铵肥

半月谈记者走访了解到,农村“偷含量”化肥的情况仍然存在。比如,标称氮磷钾总含量为48%的复合肥料,实际只有36%左右。有的商家为减少生产成本,虚标氮磷钾含量。

湖北某化肥企业负责人说,当前制售假冒伪劣化肥的类型有多种。一些企业减少化肥中高价值元素磷和钾的含量,以氮等相对便宜的元素加以替代。有的企业混淆标识,用非标准元素替代磷和钾元素,以假乱真。还有的企业直接将氯化铵或硫酸铵这类含氮单质化肥挤压成颗粒,冒充复合肥料;或新起化肥名称,曰“火箭氮”“原子氮”,配以所谓“西洋火箭氮三氮合一全程高效”等夸张广告语。

农业农村部生物有机肥创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年介响直言,偷换化肥概念和偷减化肥养分的小企业和经销商串通后,难以监管。为逃避检查,有的零售店在门店前摆放合格品,将不合格品藏至别处。

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苏北某地不良商贩用俗称“小黑粒”的土壤调理剂冒充化肥磷酸二铵,销售时两者颜色、大小十分相似,仅凭肉眼很难识别真伪。

据了解,土壤调理剂一般不含磷、钾,氨的含量也很低,不能当基肥使用。同时,土壤调理剂价格比磷酸二胺便宜不少。这就让劣质化肥以低廉价格挤压了正规厂家的品牌肥料市场。

为牟取暴利,甚至有少数肥料从业者辞职办厂经营掺混肥。“有的从正规厂商引进合格有机肥后自行掺混,有的直接使用劣质原材料加工,赚笔钱就转行。”东北某肥料有限公司负责人透露。

造假成本低,执法力度弱

造假成本偏低,是假劣化肥案件屡打屡发的一大原因。

硫酸镁是工业下脚料,价格低廉。为冒充化肥磷酸二氢钾,造假者选用硫酸镁为原料并添加一些激素,有的还添入一些奶香味的香精,美其名曰植物营养奶精,不了解内情的农民容易被欺骗。此类产品在一些地方被当成正品磷酸二氢钾销售。

江苏省盐城市某农业合作社负责人说,一些小厂生产的化肥虽然氮磷钾总含量达标,但实际含钾量常常偏低,只有到作物抽穗坐果时才能看出差异,买化肥时农民难以辨别。

同时,基层打击假冒伪劣化肥的执法力量仍嫌不够。多名乡镇工作人员表示,农村化肥市场竞争失序,查处打击力度不足,存在多头执法、以罚代管等问题。

一些涉农基层执法部门工作人员还反映,目前执法队伍主要由公务员、事业编工作人员、工勤编工作人员构成,执法过程中只有前两者可以较方便获得执法证,力量不足。

加强流通环节监管

如何确保农业用上安全肥、农民用上放心肥?

年介响认为,强化对化肥流通环节的监管力度,要从源头抓起。对假冒伪劣化肥实施倒查,严格控制出厂产品的品质,逐步理清农资供货渠道,市县乡村编制执法网络,将监管执法延伸到最基层。

一些农业经营者呼吁,对农民加强宣传引导和技术培训,帮助其合理购买、使用化肥,同时完善理赔机制。比如,开展“三队”(专家团队、项目工队、营销战队)包联活动,由包联专家与各县技术人员、农业执法人员组成咨询服务队,搭建答疑解难平台,指导农民科学采购、使用农资。同时,农民、种植大户在经销商处购买农资时可签订责任书或赔偿协议,出现纠纷时便于追责。

山西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处工作人员建议,依托乡镇和村级组织建立完善“吹哨制”,指定“吹哨人”,引导鼓励各村加大对“农资忽悠商”的巡查力度。

(刊于《半月谈》年第16期)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364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