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秋季起,教育部将小学“科学课程”的起始年级,从原先的三至六年级,调整为一年级。
可见科学课的地位大大提升,性质由“启蒙课程”,变为了与语文、数学同等重要的“基础课程”。
对于孩子来说,课堂上一遇到“物理、化学、地理”这类的科目,枯燥的公式、定理、概念很容易使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受到抑制,甚至产生“恐惧”心理。
但如果让孩子理解物理概念中的摩擦力时,从人和大象踩香蕉皮,会发生什么现象?
给孩子铺开天文领域小行星和矮行星的知识,从咱们的地球偶尔也会遭遇“飞来横祸”一点点讲起。
像这样由一个个趣味话题引入科学概念,孩子还会认为科学又难又枯燥吗?
青榄君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万物有科学》就是这样一套既包含丰富专业的知识点,又生动有趣,拯救孩子于枯燥科学概念中的科学启蒙读物。
《万物有科学》全套共8册,分别是:
物理:《力学喜欢捉迷藏》、《机械和能量有办法》、《声光电磁热总动员》化学:《元素兄弟大比拼》、《化学是个魔术师》地理:《地理带你去探险》天文:《太空总是闲不住》人体:《身体悄悄告诉你》
《万物有科学》围绕科学主题中的物理、化学、地理、天文、人体,介绍了五大类别的科学知识,涵盖了光、电、元素等等11个科学主题。
整套书参照教育部颁布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编写,内容更是覆盖了初中物理、化学80%以上的内容。
▲《万物有科学》之《力学喜欢捉迷藏》
覆盖知识点及对应课本内容
而且它的可读周期特别长,从孩子准备进入小学开始,一直到毕业,都可以覆盖到。
全套书的内容设计合理,每册书都按照由易到难来安排,深浅适中。
故事不但有趣,而且刚开始都很容易理解,即使是年龄较小,刚刚开始接触科学的孩子也可以进行亲子阅读。
比如物理《力学喜欢捉迷藏》中的“竹蜻蜓飞上天了”讲的物理概念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在滑冰的时候,小鲁一不小心撞倒了阿布,“啪”好疼啊!结果两个人朝着相反的方向滑了很远。
这个故事用好朋友相撞摔倒的例子,很浅显易懂的展示物理原理——在力学的世界里,力总是成对出现的,就像是两个好朋友,一个叫作用力,另一个叫反作用力。
对于小学阶段,或是已经开始接触科学、有了一定知识积累的孩子,书里还有更丰富的内容供他们探索。
比如《化学是个魔术师》中“豆腐的故事”讲的是化学概念中的胶体。
书中从咱们的生活实际出发,比如原来软滑嫩白的豆腐竟然也是胶体,小故事里不但讲述了美味豆腐的制作由来,还普及关于豆腐的历史。
进而又给孩子拓展知识,其实,咱们生活中处处都存在胶体,固体的豆腐、果冻是胶体;液体牛奶、豆浆、墨水是胶体;气体烟和雾竟然也是胶体,就比如天空中的那朵云。
孩子读完这套书,正好可以和初中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科目衔接,提前把基础打牢固,将来学习这些科目时,也能轻松应对。
《万物有科学》虽然是涉及学科的科普书,但一点也不枯燥,每个章节内容都包含故事、概念、游戏或实验、知识拓展四个版块,孩子可以边玩边学,毫无压力地长知识。
全套书既没有枯燥的说教,也不搞题海战术,而是把一个个重要的概念、公式、知识点,全都变成了好玩的故事。
而每本书中的每个章节,又会展开一个科学概念或话题,都是以故事的形式讲述,随着孩子阅读这些和实际问题相关的故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增强。
书中每个故事都不长,但结构清晰,逻辑性很强,几分钟就能读完。每天读懂一个科学故事,几个月积累下来,小学阶段要掌握的相关概念和知识,就牢牢印在孩子脑子里了。
在讲解科学概念时,书中特别注重结合生活中的万物来阐述。让孩子明白,科学是因好奇而发现的,从而养成善于观察思考的习惯。
也让孩子发现,原来科学还能帮大忙,从而利用科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这些故事或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或来源于历史中,让孩子记得比上课还要牢,而且也不会觉得枯燥、有压力。
比如,棉被当然不会自己发热了,这是由于物理中的热传递现象,把咱们自己身体产生的热量传递回来。
另外,故事配有形象生动的图例,有近幅,细致地给孩子剖析原理,让孩子一眼就能看懂科学。图例是一个由形象向抽象转化的过程,孩子的科学思维也会从中逐渐建立起来。
比如,月食现象。
这套书更用心的是,每册书前面都有作者专门设计、插画师精心绘制的思维导图,帮助孩子梳理知识点,让故事中涉及的科学原理和定律一目了然,就是下图这样,十分清晰明了呢!!
现在很多课程都需要孩子画思维导图,不过像这么新颖、有意思的还真不多见,相信孩子以后再画思维导图时,一定会有不少新的思路。
而每个故事中穿插的概念知识“小贴士”,故事结尾的“肯博士说”,作为拓展补充,尽可能地让科学内容更加丰富、充实,让孩子获得更多的收获。
书中精心设计的趣味游戏、小实验,都与本章节知识点相结合,旨在让孩子们掌握知识点的同时,能快乐读书,轻松学习。
▲小实验
游戏之后,还统一配有游戏的答案及解释,让孩子们玩过之后可以自行查阅,十分方便。
为了贴合孩子们的学习需求,保证书中知识点的专业准确,《万物有科学》邀请了清华大学物理系副教授季帅华审校。
清华大学物理系副教授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博士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后
美国IBMT.J.Watson研究中心博士后
而且,每本书的作者都是相关专业领域的精英,更有地质博物馆、国家天文台、人大附中等专家老师权威审定!为故事内容的准确性、严谨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在创作中,作者们结合了全球都在大力推广的先进学习理念——PBL项目式学习法,将深奥的科学原理变得简单有趣,容易掌握,让小学阶段的孩子也能轻松驾驭科学,特别有成就感,孩子边读边觉得自己成了“万事通”。
那PBL项目式学习法在这套书中是如何体现,并让孩子轻松读懂科学,锻炼科学思维的,咱们就来一起看看吧!
01
模拟真实情境
让孩子轻松愉快学科学
《万物有科学》的创作团队细心揣摩孩子的心思,创作了6个性格迥异的主人公:迷迷糊糊的肯博士、热情莽撞的小鲁、细心敏感的阿布、聪明开朗的小米、两个功能强大的小机器人布马1号、布马2号......
不管哪种性格的孩子都能从他们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主人公们共同演绎了一段段趣味横生的故事,从温暖的孩子视角感受科学的魅力,激发孩子探索世界的欲望。
比如,在化学《元素兄弟大比拼》中小鲁、阿布、小米、肯博士一起去寻找开派对所缺的汽水的配方。
在寻找汽水配方的过程中,他们乘坐时空穿梭机来到18世纪,看汽水发明家普里斯特利是怎样把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制作出汽水的。
还了解到自然界中竟然还有一种“天然汽水”——碳酸泉。
另外,也获得了一个美味的柠檬汽水食谱。
从而顺利解决了派对的“汽水危机”,有了这些“朋友”相伴,孩子们会跟随他们发现理解科学,尽情跟随天性去玩转科学。
02
打破学科界限
帮助孩子构建立体知识网
科学启蒙就应该从日常生活开始,读《万物有科学》,咱们会发现,原来身边隐藏着这么多科学知识。
比如,没开封的薯片袋里竟然充满了化学气体氮气。
地理中,地球经纬度和游戏棋盘竟也有相似之处。
而且不同学科之间,科学知识也是紧密相关的。比如,语文的古诗里蕴藏着物理原理。
历史中,银针试毒原来是根据“银与砒霜中的硫发生化学反应变黑”而来的。
咱们的身体也和机器人的一样,存在着一座高度运转的指挥中心,咱们身体的运作靠的是神经系统,而机器人靠的是线路和智能系统。
这些新奇有趣的故事,好玩又涨知识,《万物有科学》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丰富的知识储备,还有跨学科思维和能力,让孩子从小奠定科学基础。
03
持续性的探索、亲自验证对错
培养孩子的论证思维和习惯
孩子学科学,最重要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获取知识的过程、运用知识的能力。《万物有科学》将这个过程更加简单化、系统化,把科学教育变成了三部曲:发现问题→探寻原理→亲自验证。
比如《力学喜欢捉迷藏》中,有趣的自由落体运动问题。
书中从日常生活中球会落地的现象中发现问题。
之后,为了探寻原理,肯博士还给阿布和小鲁讲了伽利略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
在知道原理后,阿布和小鲁还通过肯博士告诉他们的方法——身体站直,手握两个不同大小、相同材质的纸团,同时撒手去观察纸团落地,来亲自验证“自由落体”。
另外,每个故事后都安排小实验或小游戏,孩子读完故事后,同样可以自己去动手体验一下,加深对科学原理的认知。
比如,制作晶体棒棒糖,感受化学中的结晶现象。
模拟火山喷发,通过亲自验证感受其中的原理。
再比如,肺部呼吸小实验,让孩子更加直观看到,咱们呼吸时肺部是怎样活动的。
这些小实验和游戏不仅有趣,最难得的是实验的材料都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竹签、白糖、饮料瓶、气球、彩泥、小苏打、橡皮筋......操作起来简单方便。
其实,科学不仅需要被发现,想让孩子真正掌握科学原理,还是需要他们亲自动手去试一试,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
有需要的家长抓紧时间入手吧!!!
打破学科界限
让孩子轻松学科学
适合6-12岁孩子
《万物有科学》(全8册)
▼▼▼
万物有科学全套8册小学版小学生身边的趣味科普课外书数学物理太空地理启蒙揭秘少儿绘本书籍淘宝¥¥购买已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