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人工繁殖及健康养殖

一、品种概况

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

该品种是以年从梁子湖水域采捕并经连续3代选育的黄颡鱼为母本,以年从长江岳阳段至武汉段采捕并经连续2代选育的瓦氏黄颡鱼为父本,经人工杂交获得的F1代,即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

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GS-02--)

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母本黄颡鱼相比,1龄鱼生长速度平均提高.4%;与父本瓦氏黄颡鱼相比,品质和市场接受度提高;与普通养殖黄颡鱼相比,1龄鱼生长速度平均提高31.1%,成活率平均提高30.9%。适宜在全国各地人工可控的淡水水体中养殖。

该新品种将对促进黄颡鱼产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

二、人工繁殖技术

(一)亲本选择与培育

母本: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母本是源于梁子湖野生群体经3代选育的黄颡鱼。

父本: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父本是源于长江岳阳段至武汉段经2代选育的瓦氏黄颡鱼。

(二)人工繁殖

1.亲鱼选择

雌亲鱼:在繁殖季节,腹部较膨大,松软,卵巢轮廓明显,手摸有弹性,生殖孔松弛、微红的“黄优1号”母本。用挖卵器从亲鱼泄殖孔内取出少许卵样,将卵样放入培养皿中,加入透明液,5min后进行观察,成熟卵子大小整齐、颗粒饱满,光泽强,易分散,全部或大部分卵子卵核偏位。

雄亲鱼:在繁殖季节,选择胸鳍第一根鳍条背面有明显的珠星,有显著乳白色生殖突起的雄鱼。成熟的精巢呈高度分支的指状,乳白色,饱满圆厚而有光泽。

2.人工催产

工具用品:备足亲本暂养网箱、过滤纱窗(60目-80目尼龙网片与木框架制成)、鱼巢、面盆、毛巾、遮阳帽或雨伞、注射器、针头、研钵、量筒、量杯、烧杯、天平等。

繁殖用催产药物有:鲤脑垂体(PG),鱼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地欧酮(DOM),或是其它激素、高效催产剂等。

注射方法:采用一次或两次注射,一般雌性黄颡鱼采用两次注射(胸鳍基部注射),雄性瓦氏黄颡鱼采用一次注射(胸鳍基部注射)。

注射剂量:注射用剂量一般按每尾亲鱼0.2ml-0.4ml。两针间隔一般为8h-12h。

药物剂量:雌性黄颡鱼亲本采用第一针:LRH-A-16g+HCG-IU/kg;第二针:LRH-A-20g+HCG1-0IU/kg+DOM5-8mg/kg。雄性瓦氏黄颡鱼采用一针注射法,注射时间同步于雌性亲本的第二针:LRH-A25-8g+HCG-0IU/kg+DOM2-4mg/kg。

效应时间:效应时间在其它条件相同时,与水温呈负相关,水温越高,效应时间相对越短。

黄颡鱼催产效应时间与水温的关系

受(授)精:黄颡鱼的人工受精采用“半干法”进行受精。亲鱼经催情后分开暂养,在效应时间前2h~3h,要注意观察亲鱼动态,每隔半小时抽样检测母本性腺排卵状况,待60%-70%的个体都能达到顺利完成人工挤卵,开始人工挤卵和收卵,每次收集80-尾雌鱼鱼卵后,将事先制备好的瓦氏黄颡鱼父本的精液加入到收集的鱼卵中进行“半干法”人工授精操作。

3.孵化

孵化方式:“黄优1号”受精卵为粘性卵,需要使用过80目的黄泥土泥浆或滑石粉进行脱粘处理,在静水中沉底,流水中冲起来。因而孵化方式为流水孵化。

孵化器:常用孵化器有:孵化桶、孵化缸等。

孵化用水:孵化用水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渔业水质标准(GB-)》的规定;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溶氧量5mg/L以上),pH7~8;氨氮及亚硝酸盐不得检出,无毒无害,孵化用水必须经过70目~80目尼龙筛绢过滤以防止敌害生物。

(三)苗种培育

1.池塘条件

鱼苗放养前15天-20天进行清塘消毒,整理池塘的准备工作,达到标准的池塘条件。

池塘条件

2.鱼苗下塘时水质要求

肥水下塘,通过提前试水进行水质监测;水色呈茶褐或绿褐色,透明度30cm-45cm较好。若肥水不及时或清水下塘时,池塘天然饵料生物不足,可以待鱼苗下池后及时投喂豆浆,每亩数量为1-1.5kg黄豆磨成的浆,全池泼洒。

3.注意鱼苗下塘时调温

一般鱼苗下塘时水温差不超过±2℃。一旦出现较大温差,需要将苗种转运的氧气袋放入池水平衡水温后再放入鱼苗。

4.注意气候变化

放苗时天气应正常。闷热天、长期阴雨天或雷暴雨前不适于放苗。

5.适时下塘及放苗方位

鱼苗在轮虫高峰刚出现或尚未出现时下塘,利用鱼苗的摄食压力控制浮游动物的数量。放苗一般选择在上午9时-10时进行,鱼苗下塘安全。下午水温较高,易形成温差,鱼苗下池危害性大。放苗时一般选择在上风位入池,以便鱼苗随风游动移开。下风位放苗,则鱼苗游动力差不足以克服风浪而致苗密集造成死亡或损失。

6.放养密度

生产上一般采用单养方式培育鱼苗。放养时准确计数,一次放足。培育成夏花鱼种的黄优1号鱼苗放养密度见下表。培育10d-15d,鱼体全长达到1.7cm-3.3cm后拉网分池,再以3万-5万尾/亩,培育15d-20d,鱼体全长达到5.0cm-7.0cm后分池。

夏花鱼种培育的鱼苗放养情况

三、健康养殖技术

(一)人工驯食方法

如果培育池有丰富的饵料生物,驯食的效果会受影响。在饵料生物被杀灭后隔一天开始驯食人工饲料。驯食方法有两种:粉料驯食法和破碎料驯食法。

1.粉料驯食法

粉料驯食法采用先投喂粉料,让鱼苗接受并习惯摄食人工饲料后,逐渐驯食膨化饲料。

粉料为黄颡鱼专用驯食粉料。将粉料用水搅拌成面团,面团做成鸡蛋大小(50-60g)沿池边投放。为方便检查鱼苗摄食情况,可在池边掉一些带网眼的塑料篮筐,篮筐离水底20cm左右,将和好的面团放在篮筐中。根据鱼苗自然的摄食节律,摄食最高峰在傍晚时分,投喂时间选择在傍晚时分,每天投喂一次。驯食开始时,粉料使用量为2-3万尾鱼苗投喂50-60g,以后逐渐增加。饲料的投喂量应根据鱼苗的摄食情况调整,若在2h内饲料已基本摄食完,投喂量应适当增加。在投喂7-10天后,将投喂点逐渐集中到池塘的一边,饵料篮筐也应提高到水面下20cm左右。

投喂饲料10天左右,开始逐渐转为投喂小颗粒膨化饲料。驯食15天左右,鱼苗基本能浮上水面摄食膨化颗粒饲料,驯食完成。

2.破碎料驯食法

破碎料驯食法是采用大颗粒膨化饲料的破碎料直接驯食,让鱼苗逐渐摄食膨化饲料的驯食方法。

开始驯食时,黄优1号鱼苗仅1.0-1.3cm,口裂小,饲料的破碎度较高,适于鱼苗摄食。将破碎料沿池塘四周均匀泼洒。驯食开始时的投喂量为1kg/亩左右,以后逐渐增加。黄优鱼苗为晨昏摄食型。每天投喂两次,清晨和傍晚各一次。缓慢投喂,每次投喂时间以1h左右为宜。随着驯食时间增加,饲料的破碎度下降。驯食10天左右,鱼苗逐渐浮到水面摄食,可在破碎料中逐渐增加0.5-0.6mm的膨化颗粒饲料。驯食15天左右,鱼苗基本摄食小颗粒膨化饲料,驯食结束。

(二)健康养殖(生态养殖)模式和配套技术

利用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在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及雌性生长差异小的优势,建立当年养成模式、分段养殖模式及黄颡鱼套养模式。

1.当年养成模式

放养已驯食好的4cm左右规格的“黄优1号”鱼种比较便捷,成活率也较高,但鱼种的成本较高;也可选择2~3cm规格的小鱼种,在池塘的区驯食后养殖,鱼种的成本较低,成活率也比较有保证。放养量根据期望产量而定,每亩放00~尾,当年可亩产黄颡鱼0~1kg。

利用围栏围出驯食区对驯食或稳定驯食有较好的效果;以投喂黄颡鱼专用饲料为宜,专用饲料营养全面、均衡,黄颡鱼喜食,生长快,不易发病,养殖产量和效益有保障。日投喂量根据池塘黄颡鱼总体重、水温的高低及鱼的吃食情况而定,当水温为10~15℃时,投喂量占体重的1.5%-1.8%;水温为15-20℃时,占体重2%-2.5%;主要生长季节,占体重的4%-5%。黄颡鱼驯化后,浮到水面抢食,早晚各投喂一次,以晚上一餐为主。

2.分段养殖模式

将养殖全过程分为鱼苗养殖(水花至4cm鱼种)、鱼种养殖(4cm鱼种至30-50尾/斤大规格鱼种)和食用鱼(大规格鱼种养成食用鱼)养殖三个阶段。能充分利用“黄优1号”的优势,实现苗种养殖与食用鱼养殖的专门化和专业化。可实现食用鱼一年养两造或多造等养殖模式;养殖周期短,池塘的载鱼量适中,利于池塘水体空间的发挥和较大限度的发挥“黄优1号”的生长特性;单季养殖产量只有-0斤/亩,养殖过程中的水质较好,产品质量高,食品安全有保证;有利于食用鱼均衡上市,价格更合理。

3.套养黄颡鱼

混养池塘通常每亩可套养黄颡鱼~尾。套养的黄颡鱼鱼种最好是规格较大的“黄优1号”,以规格达到4厘米以上的为宜,既保证有较高的成活率,当年也可达到上市规格。

套养黄颡鱼的数量和产量受一些因素的影响。以鲤、鲫鱼养殖为主的池塘,因为食物的竞争关系,黄颡鱼的产量受限;放养鲤、鲫鱼很少的池塘,每亩可放养全雄黄颡鱼鱼种~尾,亩产可达30~50公斤。

池塘套养黄颡鱼,利用其他鱼类的剩饵和池塘中的水生昆虫、底栖动物等饵料资源,除少量的鱼种费用外,没有增加养殖的费用,效益是非常显著的。如亩产增加黄颡鱼25~30公斤,效益可达~元。

(三)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1.小瓜虫病

主要症状表现为体表呈现体表和腮部有肉眼可见白点状虫体和包囊,游泳迟缓,成群浮于岸边。目前无较好的药物可以防治,干辣椒与生姜片等方法可以适当缓解症状,但无法彻底治疗小瓜虫病。

池塘养殖试验发现,通过肥水,培育丰富的浮游动植物,利用“生态链防治”方法,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早期小瓜虫病。

2.赤皮病

俗称腐皮,常见于越冬后培育时期,体侧和腹部呈现发炎充血状态,体表粘液增多。建议治疗方法为,外用复合碘制剂进行消毒,然后进行追肥。

3.腹水病

俗称“大肚子病”,主要症状为腹部膨大,解剖后发现腹腔内有大量积液,通常伴有肝脏病变。常见于苗种期间,建议治疗方法为,内服广谱性抗生素,外用消毒杀菌类药物,然后进行追肥。

4.车轮虫病

主要症状表现为苗期鱼体大量死亡,未死个体水面漂浮、粘液大量分泌。建议治疗方法为,硫酸铜加亚铁合剂或者福尔马林进行治疗,对于病情严重的可隔天再使用一次。

5.肝胆综合症

主要症状为肝脏呈现为花肝、白肝,胆囊变大呈现亮黑色,建议治疗方法为,使用三黄粉、大蒜素拌料内服。

总之,“养鱼先养水”,做好日常养殖记录,每天池塘水质变化情况、产生变化的原因以及所采取的措施;记录好鱼苗下池时间、规格、放养量、放养总重量;投饲的种类、重量、投喂时间等;最初所施的基肥及追肥所用的种类、重量、时间等;在饲养过程中的鱼病发生情况、使用药物情况。做好记录可作为饲养的参考数据,为制定更合理的饲养方案提供支撑。同时,完整的生产记录也是商品鱼健康养殖的前提要求。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359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