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的氨氮为什么会对鱼儿造成伤害

经常养鱼的人都知道,水中的氨氮是一种很讨厌的东西,氨氮含量一旦高了,就会造成生物的死亡。水中的氨氮主要以小分子的形式存在,其中包括氨(NH3),亚硝酸根(NO2-),硝酸根(NO3-)。任何水中的氨氮都是来源于生物,生物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当生物死亡或者新排泄,蛋白质就会被排放到水中,水中的卫生物就会分解蛋白质,将大分子蛋白质中的氮元素以无机盐的形式释放出来。

在三中含氮物质中,主要对生物造成危害的是NH3和NO2。其中NH3,也就是氨,在水中主要有两种存在形式——非离子氨(NH3)和离子氨(NH4+),这两种物质在水中可以相互转换,二者的比例这PH值一定的情况下是一定的。在酸性环境中,氢离子浓度大,氢离子会和NH3反应生成NH4+,在碱性环境中,平衡会偏向另一边。这两种状态中,主要对生物造成影响的是非离子氨。

研究表明,氨氮对水生物的毒性主要在于对抗氧化酶类的破坏,抗氧化系统是鱼对抗外界的第一道屏障。为了对抗环境,从胚胎阶段开始,鱼类就已经具有了抗氧化系统,来清除内体的氧化自由基和过氧化物。为了获得能量,生物会将吸收的营养分解,就像是汽车燃烧汽油,或者锅炉燃烧煤炭一样。但是在机器燃烧能源获得热量的同时,也会对机器本身造成伤害,因此就需要降温隔热等保护机制来防止对机器造成破坏。抗氧化系统就是起到了类似的作用。例如人做过研究,长期暴露在NH3环境下,鲫鱼和罗非鱼体内的两种抗氧化酶(SOD和CAT)和抗氧化物质(谷胱甘肽)的含量就会下降。当鱼类的抗氧化体统遭到破坏,鱼类的免疫力就会下降,也就更容易感染细菌或者寄生虫。水生物也能够通过肾脏排泄掉身体内产生的NH3,但是当NH3含量过高时,就超过了肾脏的排泄能力,造成内脏的破坏。

那么如何控制水中的氨氮呢?首先,也是最主要的办法就是换水,定期换水能够直接去掉水中大量的氨氮。然后定期添加硝化细菌,保持水中氧气充足,硝化细菌能够将有毒的NH3和NO2-转化成毒性小的NO3-,从而来为自己提供能量,但是这一过程需要大量的氧气,因此用生化环和菌屋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水中种植大量的植物可以直接吸收氨氮,将其转化为自己的养分,但是水草的主要营养来源是CO2,并且水草种植不好还会滋生细菌,造成植物的腐烂,因此种植植物时需要考虑更多因素。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404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