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红薯叶,浓缩了母亲全部的爱,一生的爱

那是不久前一个星期六早晨,为了买到新鲜的菜,一大早我就提着环保袋,走进了距离小区不足百米的一家小超市,这家小超市虽然没有大型超市的装潢考究、货品也没那么丰富,但基本可以满足日常买菜购物的简单需求,更主要的是离家近。买了一块七八两重脊肉、一条一斤左右的鲈鱼后来到蔬菜区,挑了几个西红柿、一把韭黄、几个胡萝卜、几根小香葱,正当我在犹豫是买生菜还是青菜时,几把熟悉的叶子映入了我的眼帘。

这不是红薯叶吗?没错,商品标价签上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红薯叶,单价6.98元/克。我有些惊讶,记得在我老家的乡下,红薯叶通常是一箩筐一箩筐用来当猪食、牛食的,一般家庭也就偶尔尝个“新鲜”,只有像我家这样的贫困家庭,才会把红薯叶与红薯、土豆、南瓜一样当“主食”来充饥。可如今,曾经“卑贱”的红薯叶摇身一变登上了城市里超市的大雅之堂,而且还很“贵族”,价格远超常规的叶子菜。我终究没有买红薯叶,是价格的原因吗?不,是红薯叶在我心中不简单是蔬菜或食物,而是体现着父母尤其是母亲对我的一生情——由于我家是母亲做主,大事小事都是她做主,或许在很多家庭都是如此吧。这要从我小时候的生活说起。

其时我在村小上小学,此刻家里还有一个长兄和长姐在区公所所在的镇上中学、读住校,每学期的书学费住宿费、每个月的生活费对于我家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因为我的家在贫困地区的半山腰,父母没有什么手艺,也没有其他值钱的经济作物或赚钱的门路,主要靠那几亩贫瘠的旱地和水田,有时候也养点蚕,若是遇到天气不给力,小麦、玉米和水稻抽穗杨花的时节雨水过多或过少,收成就会大减,一家人的生计就会受到影响,攒钱是一件很难的事。后来,我在乡里的初中上学,情况基本没有大的改变。

要放在现在,有精准扶贫和结对帮扶的政策,可能这些都不是事,但在当时,也不知道是信息不畅通,或者是政策被乡村干部“截留”了,反正我是没有听说什么扶贫政策,也没有哪一级干部会到我家来关心慰问,或许是因为去我家的路实在杂草丛生不好走,又或许是到我家喝的水只有来自雨天从土沟引到池塘蓄起来的“死水”,未经任何处理,人家干部不愿意来。母亲识字不多,文化水平不高,但他们却懂得读书的重要性,并且坚持一个原则:只要肯读、读得进、考得上,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

在母亲的支持鼓励下,我们三姊妹都至少读了至少高中,这在上世纪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我们那个落后的村子里是绝无仅有的。上学的钱怎么来?“省”是父母最大的“法宝”。除了隔一两年会给我们小孩添置点咔叽布的新衣服外,他们的衣服都是补丁摞补丁,有时亲戚朋友也会送几件“过时”的衣服。而我们家基本上常年的食谱都是:早晨煮一大锅稀饭,早饭吃上层“稀”的,中午和晚上就吃下层“稠”的,菜通常只有自己制作的榨菜丝、酸菜头、霉豆腐;偶尔会熬一小块板油炒点包菜、青菜、牛皮菜,或者下一碗“猪油面”,就是很好的“牙祭”了;至于吃肉,就只有等到家里有人过生日的那天,或者村里有谁家嫁女娶媳妇去“蹭”。没什么收入来源,即便“省”也省不出多少来,住校就要到更远的地方、花钱更多,怎么办呢?就必须“挣”。

养鸡生蛋来卖、把养猪养肥了卖,这是大部分村民的“挣钱”之道,母亲也一样。蛋鸡还好办,小鸡苗也要不了几个钱,散养着,不需要怎么管,偶尔丢一两把谷子、玉米粒给“垫垫底”,它们会自行到地里寻撒落的粮食、到房前屋后找虫子、到腐烂的肥泥堆里刨蚯蚓,慢慢长大能生蛋了。可小猪仔就不便宜了,甚至比出栏肥猪的价格还贵;为少“出”多“进”,并且形成持续的良性“模式”,母亲决定自己养母猪,既可以出售小猪仔,也可以养成肥猪后出售。可猪也是要吃的,红薯叶、胡豆叶、大豆叶、桑叶还有蔬菜叶子以及洋蒿等野草,当然可以用来喂猪,但光靠这些要把猪养肥是很难的,母猪的营养更跟不上,小猪仔就卖不出好价钱;所以每一餐猪食都必须要有粮食,最起码必须有麦麸、米糠等,地里产的粮食本来就不多,可猪又不能不养,孩子读书要钱呀,所以母亲就只能在人的吃上“抠门”了。

因此,家里一日三餐就“降格”了,从只有稀饭、稠稀饭降为:要么一大锅的红薯、洋芋里有少许的米粒,要么零星的米粒点缀着一锅老南瓜。吃这些东西,就算吃下几大碗,可以转化为能量的东西不多,父母的劳动强度大常会感到饥饿而浑身乏力,严重时还会饿晕在地头,醒过来又接着干活,村民遇到过几次、我也遇到过多次。到了每年四五月份,家里的粮食全空了,出现了“青黄不接”的局面,好在红薯、洋芋、老南瓜易种易存,还有些存货,但一点都没有粮食还是不行的,于是母亲厚着脸皮去东家、到西家,找村民赊借一点小麦、玉米,大米一般不借,毕竟大家都没有太多的余粮。借来的就要惜着点,于是红薯、洋芋、南瓜锅里飘着的玉米、小麦粉几乎可以数的清。为了不吃的太单调,母亲有时会摘点菜丢进锅里一起煮,而为数不多的丝瓜、茄子、番茄等还指望拿去换点食盐、化肥等零用钱,所以常被用来与红薯、洋芋、南瓜一起混煮的就只有红薯叶了。

红薯叶摘取的周期长,从把种红薯埋进地里(一般埋三分之一在土里,把芽眼多的一面朝上)、长出红薯苗,到红薯苗移栽到地里、到最后成片的红薯长成,有近半年的时间可以摘取,旱地里都会和玉米一道间种,可以轮换着取,而且始终在生长,不用担心会取光。红薯叶最好吃的自然是红薯尖部分,无论是和红薯、洋芋、南瓜一起煮,还是煮熟后放点盐和酱油当菜,都是味道不错的;而最鲜嫩的红薯叶尖,则是刚除草、松土后的地,历经一下午或一晚上的闪电雷鸣的阵雨后比较胖的红薯叶尖——因为闪电会使空气中的氮和氧直接化合,产生一氧化氮,随着雨水降落到达地面,这是一种很好的氮肥,非常有利于被松土后地里的红薯藤的生长,所以,这种阵雨后一夜之间,红薯藤就会长不少,红薯叶尖也是最嫩的,而比较胖的红薯叶尖叶子肥厚、口感更佳。不过,这种最嫩的红薯叶尖我没机会品尝,通常被母亲天刚蒙蒙亮就下地摘来背到街上去卖,能卖个好价钱。

有充足的油、或者有充足的调料,无论是炒还是煮,红薯叶都是不错的菜肴,尤其是吃腻了其他的蔬菜换换口味自然是不错的;可如果没有油、没有调料,只有盐,天天和红薯、洋芋、南瓜一起煮着吃,其感觉就会不一样了;事实上,不要说遍地可见的红薯叶,就是山珍海味顿顿吃、天天吃也会乏味、反胃。吃了三五天,我就觉得说话、打嗝甚至放屁都是红薯叶的味,感觉自己都快变成红薯叶了,可没有办法,父母都吃着这个干重体力活,而我不过是吃这个去上学、在周末和放假时到田地里帮着打点“下手”,更何况他们本可以吃得稍微好一点、多一点,按理说仅仅是吃一点粮食、仅仅是吃饱,并不过分,之所以要如此虐心地“亏待”自己吃红薯叶,其根本目的还不是为我们读书“省”钱“攒”钱,我有什么理由“说不”、有什么资格“抱怨”?

有的村民知道我家的情况后,总是劝说母亲:别那么拼,身体要紧,干农活不是逛街,天天吃盐拌红薯叶煮红薯、洋芋、南瓜,营养哪里跟得上?干活哪里有力气?农村娃,有个初中文凭就行了,读那么多书有啥用?母亲总是笑笑,淡淡地说:没关系,身体结实,能扛得住;读得下去就让他们读,免得他们以后后悔。看父母实在是倔脾气,于是村民以各种方式来帮助我们:有的偶尔干活时路过我家带点他们的“剩菜”来,我看得出来是特意准备的;有的以帮着指导怎么选猪仔、孵小鸡为由把母亲“诳”去吃他们的生日酒;有的在赊借粮食时暗暗多给一些斤两,或者有个啥大事特别是办喜事需要帮忙就优先请母亲,这样就可以吃上三天的“油水”,我也能跟着“开荤”。对于这些点滴帮助,母亲都记在心里,也要我记在心里,同时也告诫我,别人帮助是情分不是本分,关键还是要靠自己,借的东西千万不能贪,借多了出借的人会不高兴,自己也有芥蒂,毕竟借是要还的,无论是粮还是情。

连续吃红薯叶时间最长的有一个多月,真的是到了吃饭的时候一想到红薯叶就会干呕,当着母亲的面我还是高兴地吃完了红薯叶和被红薯叶染了色的红薯、洋芋,而我心里天天悄悄地盼望着地里的小麦快快成熟,然后收割回家!我记得,收割小麦的那天我十分兴奋也十分期待,跟着父母一道去地里,炎炎烈日、满身尘土也毫不在乎,把金灿灿的小麦用镰刀割断后,装进竹背篓里背回家,在晒坝上整齐而均匀地摆好,父亲用连盖(一种竹制的脱粒工具)敲打麦穗,麦粒就从麦穗上脱下来了,然后用竹筛或风车把各种杂物、灰尘等清理干净,腾出一块晒坝来晒麦子;太阳很给力,我也很用心,多次汗流浃背地去给麦子“翻面”,好让小麦可以晒得透彻、晒得均匀,到下午五点多时就晒干了,达到了可以用来兑换面条、面粉的标准了。父亲背起一大袋小麦就去山下的面粉加工厂,我跟着一路小跑,按照一定比例换回了一袋面粉、好几包面条。当晚,我吃上了可能是这辈子最好吃的面条和面疙瘩。

后来,随着村里有人进城打工,考虑到靠吃红薯叶过日子既不能有效改善家里的经济状况,长此以往也会影响到身体健康,父亲也随“打工大军”到了城里做了几年活:在修路、建房的工地当过小工、杂工、伙夫;拿着一根扁担、两条绳子在街头当过“棒棒”;在码头看过仓库、在工厂看过大门、在砖瓦厂做过砖坯;母亲则把自己当男人用,在家里耕种那些地,犁田、翻地、挑粪、收割样样都干,还抽时间照料猪和鸡,还有一年养四季蚕。父亲在城里吃苦、母亲在乡下受累,终于使家里的经济条件有了些许的改善,不用再以红薯叶充饥填饱肚子了;再后来,长兄高中毕业后读了中专、长姐因为转学受骗等多种原因高中未读完辍学了,经济压力减轻了不少,红薯叶也就成了偶尔点缀的菜了。即便我后来考上了大学,在城里找到了工作,再也不用靠红薯叶充饥了,但我始终保持着对红薯地、红薯叶的尊崇与敬畏。

今天,我没有买红薯叶,绝不是因为对红薯叶带给我的乏味与反胃有抵触,而是为了保存红薯叶在我心中的那份庄严与神圣,更是为了表达对自己曾经自私的悔恨与自责:如果当年自己能“固执”一点、不听母亲的劝阻坚持不上学,早点回家下地做他们的帮手,就能减轻家庭的一点负担,他们就不会那么劳累那么疲惫,父亲就不会那么年轻就驼背了而且愈发严重,母亲更不会积劳成疾早早地离我们而去,我都还没有来得及好好孝顺她。

红薯叶,是父母尤其是母亲对我一生的爱,更是我对父母特别是母亲一生的悔。看到超市蔬菜区货架上的红薯叶,触景生情,泪眼婆娑,母亲倾尽所能给我创造读书学习生活条件的点点滴滴,都浮现在眼前;我知道,时光不会倒流,我们都回不到从前,现在后悔已于事无补,唯有祈愿母亲在天国里一切安好,和兄姐一道照顾好父亲的晚年生活。

本文为母亲节活动首发/独家稿件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534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