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年,俄罗斯化学家提出元素周期表之后,元素周期表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已经由当时的63种元素扩充到了现在的种元素,其中92种为天然元素,26种为合成元素,即不稳定的放射性元素。
但是自年俄罗斯科学家宣布合成号元素之后,就再也没有新的元素出现了,难道元素只有种吗?元素到底有多少呢?
元素周期表。
在年,门捷列夫根据当时发现的63种元素排列出了著名的元素周期表,不仅预测了那个时候未知元素的存在,而且还预测了它们的性质。
截止到目前为止,已经被正式确认发现的元素共有种: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相信大家在高中都已经对前二十个元素滚瓜烂熟,毕竟元素周期表可是学习化学的一个武林秘籍,事实亦是如此。
化学学科从一开始就在和元素打交道,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一个排序呢?其实这是因为每一种元素都对应着一个编号,这个编号的大小刚好等于该元素原子核内的核电荷数,这个编号也被称为原子序数(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在数值上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
而元素周期表就是根据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成行的,除此之外,根据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排布规律,科学家们又将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排在了同一列,这样就把元素周期表有序的排列了起来。
目前已知最重的元素——号元素
号元素被命名为oganesson,元素符号为Og,其半衰期只有12毫秒。该元素是由俄罗斯科学家与美国科学家合作发现,名字是为了纪念核物理学家尤里·奥加涅相教授(ProfessorYuriOganessian)在发现新元素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在年,科学家还曾利用回旋加速器把号元素做出来了,但可惜的是这个元素只存在了不到一毫秒的时间,之后就立即衰变成了原子量比较小的其他元素:首先从号元素衰变成了号元素,接着又继续衰变,衰变成了号元素,然后又衰变成了号元素,最后一分为二。
新元素的探索之路。
目前已经确认的共有种元素,从93号元素镎开始,后面找到的元素基本上都是通过人工方法合成的,而在93号元素之前也有一部分元素是在自然界不存在的,也是通过人工合成的。
目前人类对于新元素的探索主要是从人工合成和自然探索两个方面进行的,其中新元素的人工合成主要是通过高能中子长期辐照、核爆炸和重离子加速器等现代实验手段来实现的,另外还有的是从宇宙射线、陨石以及天然矿物中发现的。
如物理学家在核反应堆与核爆炸中发现的新的元素镎(Np)、钚(Pu)、镅(Am)、锿(Es是以爱因斯坦的名字命名)等。
如今科学家们也可以在实验室内利用加速器通过核碰撞创造出新的元素,如在年,日本使用rilac直接加速器加速锌粒子并撞击一片铋箔,从而创造出了第号元素“Unt”。
年,科学家们利用人工元素锎去撞击钙,制造出一个原子核中含有个质子的新原子,即号元素,这是人类目前制造的最重的元素。
如何合成原子序数更高的元素?
上面也说到了原子序数实际上就是原子核内质子的数量,如氢原子就是带一个质子的原子,而氦原子就是带两个质子的原子,以此类推等等,根据中子数的不同还会有不同的同位素。
说白了,元素越往后其质子数就越多,而要想获得大号元素就要通过核聚变反应。比如最常见的就是氢核聚变,生成氦原子核。
但是核聚变到一定程度之后,如要想合成铁元素以上的原子核,就需要巨大的能量,一般不容易发生。
于是科学家就想到了利用加速器让元素碰撞从而形成一个更重的新原子核。可是这样的办法并没有多大效果,因为就算发生了碰撞也必须要在适当的能量下发生,若能量过低的话,原子核就会发生反弹;能量太高的话,新的原子又会发生炸裂。
于是后来科学家又想了其他办法——核融合,这又分两种,一种叫做热熔合,是指把一个原子序数很高的原子核作为靶子,然后用氘核或者氦核去撞击这个原子核来增加能量。
而冷融合同样也是利用原子序数较大的原子核当靶子,但是却是用原子序数较高的原子核去撞碰,利用这种方法确实也找到了一些新元素,但是这些新的元素寿命极短。
科学家们也一直都在朝着更大号元素的方向前进,但之后制造出新的超重元素所面临的阻力也越来越大。
元素越往后质子数就越大,但实际上质子数是没办法无限大的。
众所周知,原子核是有个球形壳包裹着里面的质子和中子,而里面的质子和中子是靠“强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一起的,这个力超级大,不过作用距离却很短,在10^-15m左右,也就是说只要大于这个范围,强力在质子和中子之间就不起作用了。
但因为强力的作用距离太短,如果质子和中子数过多的话,力就会“减小”,从而发生衰变,因此质子数就大不了,原子核也不能大于强力,于是就限定了原子序数的上限,相应的元素也就有了上限。
至于元素周期表的尽头,有科学家预测是号元素,也有预测是号元素、号元素等等,事实究竟如何,现在还无法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