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总复习12道典型易错选择题分享

中考总复习阶段的“专题性复习”环节过后,大家即将进入到各学科的查漏补缺阶段。

在查漏补缺阶段,通过一定数量的习题、模拟题来进行查漏补缺的效果是比较理想的,因为在知识量覆盖面广的习题、模拟题中,大家不仅可及时发现自己有哪些知识内容还掌握得不够透彻,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在“总结解题方法”以及“发现易错点”方面的查漏补缺。

而在化学学科的总复习过程中,大家不仅需要尽可能全面地把每个单元的细小知识点复习到位,还需要在一些习题中注意规避一些易错点。下面,为大家分享12道化学典型、易错选择题。

第1题对大家来说,需要把握好2个要点:有机材料、合成材料。那么,A、B选项显然不是有机材料,故排除A、B;C选项纯棉,则属于天然有机材料,而不是合成材料,故排除C。

只有D选项的合成橡胶,既属于有机材料,又属于合成材料,因此此题选D。

第2题是在选择题中出现的化学实验题,但同时也是一道易错题。

很显然,大多数的学生都可判断出B选项的错误,毕竟抓取药品不能直接用手,而是要用药匙或镊子;同时D选项的错误也很明显,稀释浓硫酸的过程应该是把浓硫酸用玻璃棒引到水中的过程,可D选项的稀释过程则正好相反,这样做极易引发硫酸液滴飞溅,因此D选项是非常不安全的做法。

对于C选项,很多学生可能认为“似乎没什么错”,可你若再细致地进行观察后,便会发现滴管在插入液体后,滴管周围在“冒出气泡”,说明C选项所描述的细节为“把滴管插入液体后再在液体中挤出里面的空气”。而大家在课上所学过的滴管的用法,则是“先在空气中把滴管内的残留空气排出后,再把滴管插入需要取的液体中”,因此C选项所体现的方法是不合理的,故排除C选项。在这里,大家一定要注意“通过观察滴管周围的气泡”来判断出实验操作方法的不合理性。

那么,只有A选项的实验方法是正确的。而在这里,大家千万不要把A选项“添加酒精”的过程与之前所看到过的“添加液体”或“添加药品”混为一谈,这里的A选项相当于在为酒精灯添加燃料,因此这个“直接用漏斗添加酒精燃料”的过程是完全没有错误、没有问题的。

第3题需要选出一个不正确的选项来。很明显,D选项的说法是很片面的,这里可举出“氯化钠、氯化钾混合溶液”这个反例,在这个反例中,是允许氯化钠、氯化钾两种溶质在溶液中同时存在的,因此此题选D。ABC选项均为正确说法。

对第4题来说,也很容易看出B选项是正确的。

对于A选项提出的这个比例,应是C、H原子个数比,而不是元素质量比;对D选项来说,一个双烯环酯分子中有2个氧原子,并不能说成“含有一个氧分子”,而只能说“一个分子中含有氧元素”或“一个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因此D选项的表述不正确;C选项的说法之所以也不准确,关键在于没有强调“1个双烯环酯分子”这个限定条件。

对第5题来说,大家可根据图中的原子反应图示,来写出此题中所提到的化学方程式:

其中,方程式左、右两边可各抵消掉一个CO分子。

在上面这个方程式中,反应物中没有单质,故不符合置换反应概念,因此A选项错误;在方程式中,CO分子与生成的氮气分子的个数比为2:1,因为左、右两边各有一个相同的CO分子,这个CO分子根本不参加反应,故B选项错误;C选项的说法正确;D选项之所以错误,因为在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始终为-2价,并没有发生改变。

第6题可直接看出B选项中的错误。要知道,在加热条件下,Cu单质会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CuO。因此对于B选项来说,这个过程中必然会有氧气因参与反应而被消耗掉,因此B选项中的方法应是“除掉

中的

”,而不是“除掉

中的

”。

解第7题的过程中,大家一定要先分析题和插图中的每一步,之后再去分析4个选项。

硫酸铜溶液只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而不与氯化钠反应。因此,M点代表“未反应完毕”状态;N点代表“刚好反应完”的状态,此时的溶液中只有硫酸钠、氯化钠两种溶质(不包括氢氧化铜沉淀);P点则代表“硫酸铜溶液过量”的状态。

对于A选项来说,溶液中有

三种离子,故A选项表述不正确;在M点,溶液中还有一半数量的氢氧化钠未反应完毕,因此溶液总体显碱性,溶液的pH值应大于7,故B错误;根据上面的分析可判断出,C选项表述正确;而在P点,由于硫酸铜溶液已经过量,因此此时的溶液颜色为蓝色,而不是无色,故D选项不正确。

第8题是一道“送分题”,很显然,4个选项中只有D选项不利于低碳、环保,而其他选项均有利于促进低碳、环保。此题选D。

第9题主要考查化学性质、物理性质之间的区别。

C选项中“用碳素笔书写资料”,所体现出的正是“碳单质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发生化学反应”这一特征,因此C选项符合题意。

余下的三个选项则均体现为“物质的物理性质”。B选项所体现出的,正是“水银Hg随温度变化所反映出的明显热胀冷缩”;D选项所体现出的,正是“Cu单质所含有的良好导电性”。

对A选项来说,稀有气体用作电光源这一用途,则利用了通电时它们会发出不同颜色的有色光。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并无新物质生成,因此此种现象为物理变化,该过程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为物理性质,大家千万不要误解成“化学性质”。

第10题也是一道易错题。

大家很容易误认为A选项是错误选项,总觉得“纯碱是碳酸钠,虽然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但按照物质分类则可归为盐类物质”。纯碱确实是盐类物质,可实际上,这里大家需要仔细审题、读题,才能够发现A选项所描述的是“碱性物质”,而不是“碱类物质”,因此纯碱(碳酸钠)可被归为碱性物质,A选项正确。

在B选项中,洁净空气属于混合物,而不是纯净物,故B选项错误。

对于D选项来说,海波的学名为“硫代硫酸钠”,具有固定熔点,因此海波为晶体物质,故D选项错误。

第12题是一道理化综合题。

很多人似乎无法判断B选项是否正确。

大家可去回顾教材中《金属及金属化合物》这一专题单元,便可知Fe金属的硬度比Al金属高,而钢丝球所用的材质“钢”,则是Fe和C的合金物质,硬度比Fe还要高。综上所述,从物质的硬度这一角度来考虑,则可判断出若用钢丝球来刷铝制品,那么一定会把铝制品的表面划伤,因此B选项不正确,此题选B。

在第13题中,大家可直接从插图中看出实验细节中的不合理之处,因此大家在看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细致、认真。

B选项中的“铁丝燃烧”现象,瓶子内的气体为空气,可在课上学过、做过的化学实验中,铁丝燃烧所用的气体为氧气。若按照B选项所描述的现象进行,铁丝燃烧的现象则非常不明显,因此B选项无法达到实验目的。

而C选项之所以能达到实验目的,因为生成的氢气不易溶于水,所以氢气可用排水法来进行收集。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251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