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1月30日讯(记者陈珊珊)山东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是年9月,经原国家建委批准,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陶瓷一室、陶瓷原料室和热工室的部分人员组建“陶瓷一队”并迁往山东淄博。年10月,经原山东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山东工业陶瓷研究所。年8月12日,经原国家建材局批准所改院。年7月1日,山东工陶院由科研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年9月,更名为山东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工陶院)。
1月27日上午,鲁网记者在山东工陶院采访时,深深地感受到山东工陶院的企业文化,是如何助其基业长青,引领行业的制胜法宝的?
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打破国外垄断
山东工陶院作为中国先进陶瓷领域的国家级专业研究院所,以走在国际前沿、引领行业发展为己任,催动老树不断发出新芽,闯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天地。
目前,山东工陶院已形成了高性能陶瓷透波材料、陶瓷防隔热材料、特种陶瓷纤维、特种功能涂层、先进陶瓷精密加工技术、陶瓷膜及装备、先进陶瓷增材制造、固体废弃物综合等军民两用的“八大学科”,构建了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检测评价、标准、工程化转化“四大创新平台”,孵化了氮化硅陶瓷、氧化铝陶瓷、石英陶瓷坩埚、石英陶瓷辊棒、高压电瓷、陶瓷膜及装备“六大产业”,27种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打破国外垄断,为国防军工、航空航天、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行业提供了关键性产品。
记者注意到,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领域,山东工陶院坚持产研一体、创新链与产业链紧密对接,年作为建设主体单位获批“山东省先进陶瓷创新创业共同体”。企业率先突破氮化硅陶瓷产业化、陶瓷膜及装备、特种陶瓷纤维、特种功能涂层、光固化3D打印深色陶瓷、陶瓷3D打印装备等技术,孵化的6大产业经过数十年发展,逐步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棒形支柱瓷绝缘子生产基地,特高压支柱绝缘子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市场占有率70%,为中国特高压输变电技术走在世界前沿提供了关键性产品支撑;建成全球最大的石英陶瓷坩埚生产基地,首创石英陶瓷注凝成型技术,创造5个行业第一;氮化物陶瓷、石英瓷辊、氧化铝陶瓷、高端消费陶瓷、华为P7手机陶瓷背板等走在行业前列,有力促进了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产业的技术进步。
在国防科工和航空航天领域,山东工陶院始终牢记“军工报国”使命,围绕国家所需、国防之要,瞄准前沿、集中攻关,潜心研制军工领域防隔热、透波、涂层等关键陶瓷材料,有效解决了中国重大武器型号关键产品“卡脖子”问题,为长征5号运载火箭发动机、空间交会对接工程、载人航天工程、嫦娥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提供了关键材料,为中国军工航天事业发展贡献了“淄博力量”。
在生态环保领域,山东工陶院专注于节能环保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聚焦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清洁技术三大方向,着力做强做优“陶瓷膜”材料,自主研发出烛式、板式、管式三大系列十六种产品,设计开发高温烟尘净化、高温高压气体净化、深度水处理等先进技术装置,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煤化工、垃圾焚烧、污水处理等领域,为天更蓝、水更清提供了“陶瓷膜”方案。
不断创新,给成果插上“理想翅膀”
“科技创新一直是我们的立院之本。”李伶,山东工陶院院长助理。这位出了校门便入院门的女同志,对科技创新有着深深的体会,她用两句话概括了对科技创新的认识:“唯有不断创新,才能拥有核心技术;唯有掌握核心技术,才不会被人‘卡脖子’。”
科技创新必须加大研发投入。多年来,山东工陶院的科研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以年为例,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40.22%,研发投入同比前一年增长74.06%。除此之外,工陶院还积极承担国家各级各类科研项目,通过多种渠道落实科研经费。据统计,年以来,山东工陶院承担各类科研项目项,累计经费2.5亿元,落实包含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军品配套科研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项,累计落实科研经费2.0亿元。
科技创新难,技术转化更难。唯有研发、转化并重,才能给科研成果插上“理想的翅膀”。近些年来,山东工陶院不断完善以国家工业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核心的创新平台体系,为院重大科技项目实施、科技成果孵化、新兴产业培育等提供了有力支撑。年获批山东省新材料领军企业50强、军民融合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