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会顺着潮水的方向涌去图

本文转自:天津日报

作者手记

他们不会顺着潮水的方向涌去(图)

  我人生中的第一个英雄(如果不算孙悟空的话)是亚历山大·弗莱明。当时的自己大概刚刚有能力看得懂文字书,得到了一本科学故事合集作为启蒙读物,里面的第一个故事,就是讲青霉素的发现。

  比起同龄小孩来,我对青霉素的感触要多得多,因为长过一头的疖子没少打这种药,而且因为妈妈是医生的缘故,童年有很医院里度过,我常常去注射科室门口看护士们给病人做皮试。小朋友们常常又疼又怕,鬼哭狼嚎。

  但我的科学读物却告诉我,这种很痛的药水是一种多么伟大的发明,它在“二战”中拯救了无数盟军士兵的生命,甚至由此扭转了战局。更神奇的是,它的发现充满戏剧性,对,便是那个人人都知道的版本──英国微生物学家弗莱明原本在实验室里犯了个错,让自己培养的细菌遭到了污染,却误打误撞,找到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抗生素。

  不知道为什么,这个故事会让作为一个孩子的我觉得非常酷,不仅记住了(那本书里有几十个故事,我唯一记得的只有这个),还喜欢讲给别人听。就这样讲了很多年,直到成为一名科学写作者后我读到了更精细的版本,它和我最初的理解有着非常大的不同。

  首先,一个人不可能靠着偶然的失误而被幸运女神眷顾,弗莱明在发现这种杀菌剂之前好几年都在研究溶菌酶。他参加过残酷的“一战”,目睹了许多人因伤口感染而悲惨地死去,此后一直在寻找能够对抗细菌的办法。

  其次,在当时条件下,培养皿里面混进杂质其实是挺常见的一件事,因此而遭受到实验破坏的微生物学家不可能只有弗莱明一人,但可能只有他非常认真地研究了为什么,这背后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因为他其实是一个搞艺术的画家。

  这个原因听上去有点不着调的感觉,却是合情合理的,且听我道来──弗莱明是赫赫有名的切尔西艺术俱乐部的终身成员,并且有作品传世,这些迄今留在博物馆中的小画都是一些简单形象,比如芭蕾舞者、哺乳的母亲。乍一眼看上去没什么特别,但实际上特别不得了,因为他是用细菌色素来作为颜料的,由此所开创的手法一直为后来的同行所效仿,甚至美国微生物学会现在每年都会举办“琼脂艺术大赛”(ASMAgarArtContest)来向他致敬。如果你去浏览该项赛事的网站,会看到许多效果出乎想象的作品。

  作为画家的弗莱明,显然要在意培养皿里头长得不对了是怎么回事,因为这会影响到他的伟大画作。

  于是二十多年后,我终于可以在我的启蒙科学读物基础上讲出更丰满更真实的一个青霉素故事了,《放大──科学、艺术与文化的现实交汇》这本书中收入的《生物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一文,开篇就记叙了和亚历山大·弗莱明的此段相遇。事实上,类似的相遇遍布了我的科学写作历程。在追溯史料、翻找文献、放大历史细节的过程之中,我曾经看过、听过、讲述过的那些人和事,会逐渐呈现不一样的面目,可能精彩得超乎原来的想象,也可能会给出一个咋舌的反转。

  比如,和弗莱明一样,神经元的发现者圣地亚哥·拉蒙-卡哈尔也是一位被实验室工作耽误了艺术事业的画家,他的涂鸦技能也许正是神经细胞结构被发现的关键之一,而他留下来的成百上千幅画作,如今还在神经科学教材里熠熠生辉。

  比如,我们所熟悉的“提灯女神”、护士节因她而设立的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其实有非常深厚的数学和统计学功底,她所开创的极坐标区域图“玫瑰图”对非战斗减员作出的解读,促成了克里米亚战争时期英国军队的医疗改革。

  又比如,对力学和光学做出过奠基性工作的克里斯蒂安·惠更斯醉心于外星文明,临终前还留下了一本关于其他行星居民们的猜想,而行星运动三大定律的提出者约翰尼斯·开普勒则写下过最早的科幻小说,让主人公在月球上观察地球的运动。

  以及,史上发现化学元素最多的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兼法国科学院院士汉弗莱·戴维,十分喜爱吟诗作赋,甚至为笑气(一氧化二氮)写过热情洋溢的诗篇,他是这种早期麻醉剂的推广者之一。

  可见,这些科学史上的重要人物,曾和我们一般,是各种旁骛的文艺青年,本职之外很有一些“不务正业”的嫌疑。他们恣意或审慎的选择,达成或未达成的成就,既带着普通人的执着,也带着时代之子的烙印。这是重新发现这些人这些事的过程中,最大的乐趣,也是最大的欣慰,我会忍不住想把这一切写下来,为他们的迷惘,也为他们的决绝。

  并且这些人绝不孤独,倘若放眼文化艺术界,各个历史时期的文艺大拿们在不务正业这一点上,可谓遥相呼应。

  超级文豪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曾经研究过色彩理论,提出了对于互补色、折射和色差的独特见解,尽管他的看法因为和牛顿的光学理论针锋相对而遭到同时代物理学家们的嘲笑,但却对后世的色彩心理学产生了影响。

  现代舞先驱、舞蹈家洛伊·富勒精通机械和光学器具,她早年独创的蛇形舞遭到了抄袭,因为“没有剧情因素”而得不到美国法律的保护,但她最后以多项舞台电气装置专利的方式完成了漂亮逆袭。

  写下过《洛丽塔》的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是一位蝴蝶分类专家,在他去世三十多年后,他关于新大陆蝴蝶物种与旧大陆蝴蝶物种之间亲缘关系的预言得到了现代分子生物学的证实。

  出演过《蓝丝绒》的女星、兰蔻代言模特伊莎贝拉·罗西里尼在淡出演艺圈后,专门进修过动物行为学,参演了一系列动物保护和环境保护主题的视频,亲自扮成毛毛虫、蜘蛛、大黄蜂……她的《绿色成人片》获得过互联网创新技术方面的大奖。

  在一个纷扰的年代,回看历史,对照当下,我觉得这些任性的天才身上,有着一种不可多得的静气──他们不会朝着所有人蜂拥而去的方向,而只会从容走在自己的步调里,他们其实也不知道未来的结果会怎样,于是把一切的一切交给时间。我也很想把他们的故事写下来。就这样,不知不觉,串成了一个长长的名单……约十五万文字,前后写了三年多,我没有刻意制定一个进度,但享受和这些人物相伴的每一天而已。有时候,为了求证一个细节,可能需要一两个月的等待,这种等待就像你朝着时间的分岔小径扔出一个自由线团,然后跟随它无规行走,也不知道要走多久。直到某本书和某个档案出现,给出答案。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533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